第七十一章 剿匪之借兵(2 / 3)

大明小人物 临海雪原 3587 字 2021-12-21

,已经难能可贵了。

既然他有此决心,那就让他放手去干,毕竟他善长缉匪捕盗的名声不是虚的。如此想后,杜知府便说道:“梁知州有此信心,本官甚感欣慰,等梁知州剿匪成功后本官为你上奏请功。”

“谢知府大人,有大人的支持,下官定会全力剿匪。下官还有一个请求,据卧底探报,马亓山上有盗匪三四百人,不过盗匪声势正盛,周围盗匪大有汇聚之势,人数增长甚快。时间长了汇聚七八百人是很有可能的。本州境内只能组织一千名士兵,攻打马亓山力有不逮,下官请求知府大人调集五百名士兵帮助剿匪。”

杜知府听后,心想如果真如他所说的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出兵协助剿匪,以后这剿匪之功至少能得一半,凭此功劳,三年之后说不定能再升一级。即使不成功,那也是他指挥不力所致,我已经尽力协助,对我影响不大。如果真有九成把握,他这就是变相的送大礼给我。这样的好事,哪有不接受的道理。不过为了谨慎他又问道:“你确有九成把握?”

“确有,内有十位勇士内应,外有四尊蒸汽大炮助力,再加上大人的五百士兵,下官就有十成把握了。”

“既如此,本官就调遣五百士兵给你。”

“谢知府大人!”

经过十几天的准备,梁文盛亲自挂帅,以徐堂义带领的三百丁壮为先峰。一千五百名士兵抬着四尊大炮,带足各种辎重车辆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马亓山脚下。由于马亓山三面环水,只有西北面是陆地,所以围困马亓山并不需要多少兵力,一千五百名士兵就轻松将马亓山包围。

包围马亓山后,梁文盛并没有命令军队进攻,一直在山下按兵不动。就这样僵持了两天,仍然没有进攻的迹象。

青州府的千户段秀淮等不急了,直接找到梁文盛询问:“梁知州,急乎乎的让军队开拔,来到这里反而不打了。这都两天了,为什么还是按兵不动?”

梁文盛笑着说:“段千户,稍安勿躁。我在等进攻的时机,等时机到了,自然是要全力攻山的。时机不到,进攻反而受挫。”

“时机?什么样的时机?梁知州可否明示?”段千户问道。

梁文盛呵呵一笑,说道:“兵法有云:打打仗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方并未占有地利,那盗匪杀人越货、劫掠百姓已失人和,我方只需占据天时,取胜的把握即会增大。至于是什么天时现在还不能说,到时你就知道了。等到进攻时,你只需带着你的士兵将四尊大炮运到半山腰的平地上即可,其他的由本官来安排。”

“好,既然是不可泄露的机密,我不问便罢,到时全凭梁大人差遣。”

梁文盛的军队刚到山下驻扎,山寨中的盗匪就马上得到了消息。别看这盗匪平日里对老百姓嚣张跋扈,残忍凶狠,但真正大难来临了一个个全都惊慌失措,丑态毕现。有垂头丧气的,有后悔不迭的,有趁乱偷窃的,有借机溜走的,有四处躲藏的,唯独没有誓死抵抗的。

各路盗匪头目纷纷慌里慌张跑到山寨大堂,向汲超和褚英问计,两位当家的倒是还保持镇定自若。汲超看着堂内的这群刮噪的乌合之众,心里不禁来气,他从主位上站起来,大喊一声:“都他妈的闭嘴!”

台下众人听到大当家的要说话,这才停止了喧闹。

汲超接着说:“山下不过才来了一千多人,就把你们吓成这个鸟样!胆比兔子还小!我们现在有五六百人,居高临下,踞险而守,还怕官府这千多人不成!”

褚英这时候也安慰大家说:“据史书记载,元朝末年,红巾军不足万人在此山寨踞险而守,元朝十万大军久攻不克。现在山下的官兵只不过是些民间丁壮、捕快衙役组成的乌合之众,都是些怕死的货色,千把人不足为惧。再说上山的道路陡峭狭窄,兵力难以展开,他们又是仰攻,我们是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