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叔侄相残影响深(1 / 2)

史战之园 邢无范 5468 字 2020-10-02

为了保证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明天组朱元璋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分封诸王。

可是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玩火。

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早已经证明了这种方式绝对是不可行的。

但是朱元璋还是这么做了。

他把宗室25人,包括24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

可能在他的心中自家人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可信,这可能也是封建统治者的通病。

当然朱元璋还是做了一些预防措施的。

因为在分封之中,他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京,另一王才可启程。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

但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

这一做法终究还是酿成了苦果。

“请问,朱元璋在位时,由于害怕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什么样的权力?”

吉遇在看见王语凡的时候就一阵阵的头大。

虽说他现在实力已经成长了不少,但是谁又能知道现在王语凡有没有什么实力方面的进步呢。

当年他们四十中学还真是和湖海中学

如今到了大学时代仍然是阴魂不散。

但是好在后面还有雷霆。希望和王语凡作为队友共同拿到过一次地区赛冠军的雷霆能够稍微的钳制一下这个小子。

“是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所以朱棣才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吉遇胡思乱想的这段时间,王语凡已经将他的问题回答了出来。

“请问,在这一条清君侧的法令其实是有限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限制?”

“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靖难之役的所谓‘清君侧’只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吉遇的答案说的还是挺全面的。

王语凡频频点头,显示出吉遇的答案是没有问题的。

“请问,由于朱允炆的性格懦弱,本来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一度曾经有过更换太子的打断,后来是因为谁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

吉遇则是显得相当的火大。

这个王语凡简直就是在完全的无视于他。

答案是否正确好像还用不着王语凡来评判。

所以这一幅摇头晃脑的样子到底是用来恶心谁的。

“当然是翰林学士刘三吾了。”

但是吉遇的问题自然是没有难住王语凡的。

两年没见,这小子现在是更加的让人讨厌了。

吉遇觉得心里更加的不爽了。

“请问,是谁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这个问题还是挺简单的吧?”

王语凡还在那里故意的阴阳怪调。

这小子是想要故意的激怒我么?

吉遇觉得自己绝对不能上这个小子的当。

尽管肺都快被他气炸了。

“当然是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他们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发了狠的吉遇说了一连串的答案。

“说的好全面啊,但是我其实只要你说出第一句的答案就可以了啊,后面这么多你不觉得其实是画蛇添足的么?”

“是因为你小子自己说不出来吧?”吉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