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人尽其用(1 / 2)

明月有光人有情 十瑚 2162 字 2022-01-21

明城他们走后,明家和喻家又在县城东郊增设了一个粥棚。

随着流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来的三口大锅已经无法满足流民们对食物的强烈渴求。

明家和喻家雇来煮粥的妇人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由每天煮一个上午的粥变成了每天煮一天的粥。

可就算如此,最近几天那些流民也不是人人都能领到他们两家施的杂粮粥或者粗粮粥。

好在县城还有其他人家也在施粥,那些流民倒也不至于因为领不上明家的粥就一整天一整天的饿肚子。

而明家和喻家之所以赶在秋收之前又增设了三口大锅同时煮粥,则是因为福兴县在昨天和前天竟然陆续涌入了四五百个新的流民。

这批流民操着明显的外地口音,显然并不是来自福兴县境内,甚至有些都不是来自福兴县周边的其他几县。

据某些走南闯北做行商的本地人说,这些流民至少有三成来自他们景泰府隔壁的金平府。

金平府和景泰府一样,有那么几个州县今年基本没有下过雨,但金平府有一点却不如景泰府,那就是金平府境内并没有多少河流湖泊可供农户取水灌溉。

如此一来,只要老天爷不肯赏脸下雨,金平府那些靠天吃饭的农户们可不就直接连春耕的机会都没有了么。

他们只能先吃家里的存粮、山上的野菜,然后再吃草根、树皮、观音土,最后再背井离乡的去要饭,只为求一个活命的机会。

只是他们去到的地方,村落基本都跟他们自己之前所在的村子一样,因为干旱,村民们只能离开村子,去往其他地方寻求一线生机,城镇虽然住着富户,但人家却也不会白白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

无他,实在是灾民多的有些过分,他们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他们存下的那点儿粮食,这些灾民也不用几天就能吃完。

更何况他们自己也不能餐风饮露活下去,家里的老老小小,哪个不是长了一张嘴,顿顿都要吃上饭?

在连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都有了挨饿风险的这个时候,那些富户可不舍得把自家的救命粮拿给比蝗虫还多的过境流民。

他们的这种行为固然利己,但其他人却也没资格跳出来指责他们,因为一来他们自己也必须每天吃饭才能活下去,二来他们也怕自己一时好心拿了粮食出来,结果却反而给自己家人招了灾祸回来。

有句话叫“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你不能指望那些已经饿红了眼的灾民,个个都知道感恩,都会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

这世间从来就是既有好人也有坏人,有人会因为自己快要饿死之时,别人施舍的一碗救命粥而对施粥之人感恩戴德,那么自然就也会有人恩将仇报,你施了粥、救了他的命,他反而在有了力气之后就要抢光你家的所有粮食,甚至还有顺带杀光你家的所有人。

这可不是富人们杞人忧天,历史上发生过的类似的事件简直不胜枚举。

人家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着实算不上是一件有违道德或者律法的事儿。

明月扪心自问,觉得如果是换成她和喻嘉言,再不然就是换成明家人,他们也决计不会在无法自保的情况下去做什么善事。

这也是为什么明家和喻家选择在县城施粥,而不是在他们的老家五里屯。

在五里屯,他们只有一些下人和长工可用,根本抵挡不住那些饿疯了的流民。

在县城他们却可以倚仗镖师、衙役、驻军,有他们自己雇佣的镖师、有顾知县派出的衙役、有就驻扎在距离县城约么五十里远处的一支军队,那些流民就算想搞事情也没那么容易。

第二个粥棚的三口大锅也派上用场后,明家和喻家就开始张罗收秋了。

两家最先收拾的是中田、下田里的番薯、洋芋、玉麦等物,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