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2 / 3)

!”北匈奴小帅手持长矛怒喝道。

前有堵截,后有围猎、追兵,此时的北匈奴完全身陷囹圄,只有奋死拼杀突出重围才能有一线生机。

“杀!”

北风呼啸,双目纷纷赤红的北匈奴骑兵皆是不管不顾的向前直冲而去。

面临绝境之时,弱者会坐以待毙,而强者却会舍命一博,北匈奴明显不属于前者。汉军的围堵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奋死之心,士气暴涨。

北匈奴小帅的目光紧紧盯着冲在最前沿即将撞上大戟士和车下虎士的北匈奴骑兵,眼中满是凝重和担忧。

虽然麾下部族被自己激起了奋死之心,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人心永远是最难操控的东西,一旦进攻不顺、撼动不了汉军的防御,只要有一个人通过汉军军阵留出的空隙中,必然会士气大跌,效仿者如云,他们恐怕就将全军覆没。

牙关紧咬,此小帅也是一果决之人,对着身边的亲部道:“阿图打,你率五百骑从旁监军,张弓瞄准汉军盾阵空隙,一旦我部有族人弃战而逃,无论何人,一律射杀!绝不可让一人避战!”

“是!”

“其余诸部,尽数随我杀!我等昆仑神后裔,纵死也绝不为懦夫。”

言罢,小帅狠抽胯下战马,手持长矛呼喝着向前冲杀而去。此时他已经没了后路,只有拼命。

“勇气可嘉。但若是拼命就有用,那实力和谋略还有何意义。”张郃看着冲锋而来的北匈奴,神色极其淡然。

硬刚过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这天下骑兵已经多少没有能让他动容的了。若是天狼骑在此或许他还会慎重几分,但眼前这些弱鸡。

大手一挥,不同于车下虎士的重盾,大戟士虽一身重装,但却不持盾,而是手持大戟,腰别手弩。

许攸在袁绍与袁术的决战中并没有露面,而是之后以袁术老友的身份投奔,明面上弃了袁绍。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袁术心里清楚。

但是毕竟“借”了袁绍的人,许攸在之后也一直表现得尽心尽力。因此对于许攸的一些请求袁术就没有拒绝,就当给他发了工资。而且袁术和袁绍无论如何也是亲兄弟,再不对付也比曹操刘备要亲一些,帮一下也是情理之中。

而这其中,主要就包括三千大戟士手中的大戟和手弩。

百炼钢打造的特质大戟长近三丈,若不是大戟士皆是军中百里挑一的精锐而且个个体态雄壮身高八尺还真玩不动。手弩则是墨家打造,虽只有三发却杀伤力惊人操作简便而且便于携带,堪称神器。

三千大戟士同样五行而列,三行朝内,分散而立,彼此间隔近五尺。

手弩上弦,连弩攒射,虽不过三矢却劲力强劲,如割麦子一般,北匈奴骑士齐排而倒。

三矢过后,将手弩放回腰间,大戟士持戟而立,严阵以待。墨家的机关术结合人体力学让手弩与铠甲完全贴合丝毫不会影响行动。

面对迎面而来的北匈奴骑兵,大戟士熟门熟路的持戟横扫。

大戟士因为铠甲和大戟过重,行动和进攻都不够灵巧,但是只需横扫即可。近三丈长的大戟攻击范围远超胡骑手中的长矛,即使有少数精锐北匈奴骑兵手中持着近两丈长的长矛也远不及前者。

毕竟作为骑兵,为了避免影响行军和方便进攻,长矛丈八或两丈基本已是极限。向大戟士手中三丈长的大戟基本只有在春秋战国时期车战之中才会出现,若非经过特殊训练如此笨重的武器根本难以挥舞。

戟法基础四式,钩、啄、刺、割,在大戟士手中展现出无比的威力。一啄一刺之间,便有一匹战马重伤倒地,一钩一割之间,便有一颗人头落地。

军魂笼罩之下,整支军团化身收割机器,从容不迫的收割着送上来的人头。

张郃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快。

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