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历史的转折点!(1 / 3)

大夏龙雀传 无限天空 5748 字 2020-10-31

第七十章:历史的转折点!

就在李奕奇卧病在场的三天内,朝中接连发生了数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和北疆而来的异族使团有关。

这些异族之人在夏宫中停留了数日,终于还是离开了,然而,除了夏皇之外,唯有太傅、太师、太保等三人和这些人见过面。

至于他们之间聊了些什么,无人知晓。

朝中的大臣只知道,当这支百人的使团队伍离开后,夏皇立刻下令派三皇子夏桓以朝廷使者身份在来年开春出使北疆。

此等举动好似表明大夏皇朝欲有与浑邪金庭、浑吁金庭、浑牙银庭三个北狄部落结盟的征兆......

第二件大事,便是古千阳曾和李奕奇谈论过的‘削兵计划’。

这近几年来,大夏边疆战事不断,尤其是南方的蛮族和北疆的狄族,两者在最近几年内就和大夏爆发了数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役,几方皆损失惨重。

打仗是最为烧钱的一件事,因为四荒战事,大夏国库的压力一直非常大,儒家早有削兵之念,但是碍于兵家阻扰,迟迟没有推行。终于,当有文臣一脉的官员敏锐的意识到夏朝可能会与北疆的两个金庭部落结盟使得北边战事压力锐减后,便即刻在朝堂上当即提出了此事。

大夏文武分治一千多年,‘文官不问武事、武将不涉朝政’这个规矩已经沿袭了一千多年。然而,到了今天,儒家对于战事早已不再是置之事外的态度了,而武将们对儒家的掣肘行为也开始颇有微词。‘削兵计划’成为了这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之间的、引爆点。

十多位已经退隐朝堂数十载,胸有万壑、经天纬地、学究古今的大儒被太师毕云天不知道以什么办法请了出来,这些年近百岁,这些早已退隐山野,不问世事,过着闲云野鹤生活的老儒,有的是两朝元老、有的是三朝元老,当这些人集体发表一个意见时,所造成的效果是轰动的。

儒家所言‘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夏朝历代的文臣隐退之后,极少插手朝廷之事,就连兵家的诸多王侯都没想到,为了削兵,这些视名誉如性命的大儒竟然会集体上书。这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尤其是当前任凤阁元老、儒林一代名宿覃凝海身着朝服手持谏书,直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的时候,满朝武将都沉寂了下来。

不过,就在兵家诸多将领皆在感叹‘削兵计划’势在必行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言的太保也请出了一人,一个连兵家都没有想到的人物——

前前前前任兵部尚书崔成器。

论年纪,这位已故百年的镇国大将军崔双乐的遗腹子,英皇时代的兵部尚书,怎么算也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岁了,可谓是足足历经四朝的‘活化石’。

当这位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已经故去的老人重新走上朝堂之时,满朝文武皆是被吓了一跳,就连素来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之称的太师大人也都脸色一变,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应对儒家的说法,崔成器也给了一个答复——‘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就这样,兵儒两家在‘削兵计划’上始终没有达成统一,最后还是由夏皇开口,言此事日后再议......

第三件大事,是一个比兵儒之争更加震动朝堂的事,也是最让李奕奇感到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多年隐居幕后,不轻易干涉朝局的夏皇绕过三公九卿和六部等诸多大臣,在朝议结束之时直接颁布了一道旨意——日后,不管是兵家还是儒家,三公九卿,亦或是边疆的武将,甚至都护府的大都护,都要选择出一位支持的皇子,作为未来继承大夏江山的人选!

此举一出,朝堂震惊。

夺嫡之事向来都是极为隐晦的,即便是有大臣想要提前效忠新帝,在当今夏皇正值壮年之际也绝不敢明面表态,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