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往事(1 / 2)

长鱼佑乐蹙眉问道:“言老爹的字,咱们怎么会不认识!”

“连我都不认识,你又怎么会认得出来。那三封手令都写了“便宜行事”四个字,陆将军将其中的两封分别给了母亲和陆小将军,剩下的一封,给了”

“蓝家?为什么?”若没有搞明白这封手令的出处,长鱼佑乐根本就不会这么问,如今他想不通,陆正福和蓝家毫无关系来往,为什么陆正福要把这样贵重的东西交给蓝家呢?

“准确的来说,是给了先帝后吧。”凤弥紧抿双唇,沉默了片刻,才说道:“蓝家的老太爷虽然已故多年,可毕竟曾是帝王的恩师,他的嫡长女又是帝王亲自挑选的帝后,不管蓝家发生多少意外,都不会撼动蓝家在帝王心里的位置。”

长鱼佑乐叹气道:“就算咱们拿着这东西去问言老爹,他也不会说吧,大概陆将军也是想替帝王安抚一下蓝家。”

“安抚什么?蓝长林战死?还是帝后那个未曾出世的孩子?帝王都视若无睹,他为何这么做?在我看来,陆将军想用这封手令换一个盛名在外的蓝家女儿,倒是真的!”

当年的陆将军到底是怎么想的,长鱼佑乐不知道,毕竟那个时候他们还没出生,而他只知道如今的世人谈起这个大将军,可都是交口称赞的,赞他勇猛正直,忠心不二。况且他唯一的儿子,也没有娶蓝家的女儿,而是他看了看凤弥,想着凤弥是不是还放不下那段往事。

“这都是三娘跟乌来淳说的,还是你猜的?”

“有什么要紧,都是在装糊涂罢了。”

“当然要紧!若是三娘说的,怪了言老爹隐瞒咱们,也不算冤枉他,若是你猜的,便是她也不知道,兴许也是她猜的,言老爹可是你的老师,他对你倾囊相授,你可不能对他不敬。况且这件事的起头还是陆将军,他毕竟是你名义上的祖父,不能妄议的。”

凤弥突然笑道:“那天乌来淳把三娘跟他说的话,一字一句的写在了纸上让我看,不过短短几句话而已,他竟是把十几年的旧事统统说了一遍,到最后,我问他,你看见的永乐帝姬到底是人是鬼,他倒不确定了。”

长鱼佑乐愣了一下,问道:“什么意思?难不成三娘在说谎?”

“这封手令确实存在,可我猜,却只有一封,就是蓝家给楚家的那封,那一年中书令病重,帝王让老师代为协办中书监的事,有许多昭文都是老师替帝王写的,为了掩去自己的笔迹,他便用了另外的字体,想来帝王只是随便拿了其中一封,给了当时在一旁回话的三娘转交,三娘以为陆将军得了手令,即便自己不留着,也该给下头的孩子,却不想,会落到先帝后的手中,老师本来就是个口直心快的人,她为了不让老师和陆将军起冲突,便隐瞒下了。”

长鱼佑乐已经彻底被搞糊涂了,“看来文卿倒也没骗人,可我真没想到,三娘竟是会唬人了。”

“乌来淳在守备府翻找出了一封白历四十年的调令,上面的笔迹和手令相同,确实是老师手笔。”

长鱼佑乐还等着凤弥往下说。却许久不见凤弥开口,挑眉问道:“没了?”

凤弥起身,看向了窗外,于三娘其实没跟乌来淳说什么,只不过是觉得他可怜。祖父战死,母亲过世,他虽有帝王的宠爱,却没有亲人相伴。还说那一年,帝王要言恒协办中书监的事,她随着老师常常出入勤政殿,有一天她听到帝王在跟陆正福说话,说那手令足够让陆家的三个儿女安度余生了。

也正因为这句话,乌来淳便断定,帝王的手令该是有三封的。而这三封手令若是属实,任何一个的去处都是他追不到的,即便是自己,也无法再去问别人了。

可长鱼佑乐的话提醒了他,言恒根本就不会骗自己,他明知道自己在查却没有说,根本就不会是故意隐瞒,而是根本就不知情。陆正福却不比言恒,做了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