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子之怒(2 / 3)

大宋超级恶霸 章鱼帝 6075 字 2020-10-30

张纯孝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是让自己打头阵,可是一旦出头,就再无回首的可能性。

为了太原城,为了天下苍生,或者说为了自己,张纯孝最终还是答应老爷子,他最后说道:“文章,我可以写,只是报纸会发表么,最终舆论导向真的会动摇赵家的正统地位么?”

“会,一定会的。只要是你的文章一出,那么柴家就会浮出水面,当年陈桥驿之变的真相也就会大白于天下。让大家明白,所谓的正统,也只不过是被人为捧出来的。没有黄袍加身,那么天下就是柴家的,哪来什么赵家正统的说法。”

老爷子王即说道:“你来写,老夫负责见报,至于其他的事情,那就交给上天来安排吧!这样做,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黎民百姓。史书上会有光辉的一笔,会因为你的这篇文章,来真正的告诉百姓,什么才是正统。”

写文章,是文人的拿手好戏,这难不住张纯孝,最终这个家伙还是写出来了这篇关于国本之争的文章,在大宋境内掀起轩然大波。

《太原府,抗旨后的抗金》文章的标题很普通,也很真实,毕竟太原府的确是抗旨了。内容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只是阐述太原府的抗金,阐述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族入侵。这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章,却像是一把尖刀插入了赵家的心脏。

满篇文章都是在描写抗战,可是天下文人解读的却是抗旨两个字。自古至今都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在上,圣旨神圣不可侵犯,抗旨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可是太原府不仅抗旨了,而且还直接和金军死扛下去,压根就没有把圣旨当回事,也就是没有把赵家皇帝当回事。

抗旨没有换来任何处罚,这在文人的解读之中,并不是官家的宽宥,而是官家的圣旨没有影响力了,在地方官员的心中没有地位可言,这是很可怕的。

一旦抗旨都没事的时候,那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抗旨,每一个人都可以忤逆官家的意思。那官家岂不是无法掌控朝局,最终跌下神坛,再也不是正统,再也不是天下共主。

文章最怕就是过分的解读,偏偏一旦牵涉到皇权,注定会过分解读。首先第一批过分解读的文人是忠于宋徽宗赵佶的那群人,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赵家正统被质疑了,也不是皇家没有权威了,而是宋钦宗赵桓这个被赶鸭子上架当皇帝的家伙被质疑了。

当然,那些忠于太上皇的文人们还没有勇气把矛头直接指向官家,但是他们却把整个金军侵宋的过程捋了一遍,仿佛在暗示天下人,造成当前的局面,实际上是官家的威望不足,无法掌控朝局,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注定了对宋钦宗赵桓是无形的伤害。

文官天下的大宋朝,向来是言者无罪,相比较而言是历朝历代最宽松的时代,我呢人们可以任意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算是可以为所欲为。

论战终于拉开序幕,忠于皇帝的一派和太上皇的一派展开了论战,在报纸上你来我往,不断地升级。

攻讦,向来都是文官的专利,这些人能够把对手的祖宗八代挖的干干净净,即便是挖不出来也会编撰黑历史来攻讦对方。

从太原府知府张纯孝抗旨,拒绝把太原府交给金军这篇文章开始,率先发起攻讦的显然是太上皇派系,只不过这其中一大部分人在京城,所以不敢用真名,写文章也不敢发表在文官派系控制的报纸上,只能高价在功勋世家控制的报纸上发表。这样就给人一个错觉,是功勋世家忠于太上皇,不过好在这些功勋世家也不承认,也不反对,直接默许了这些行径。

《君威何在?》这篇文章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檄文,地方官员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而朝廷却贪生怕死,要把太原,中山,河间三府拱手送给金国。要知道这三座军事重镇是抵抗金军南下的桥头堡,一旦送给金国,等于是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