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 / 2)

覆长生 微云疏影 182 字 2020-10-31

看出殷姮和殷长赢的本性后,卫沂之反倒淡定了。

国巫身负大爱,昭王心怀天下,这是好事啊!

处在他们那样的位置上,对事不对人,哪怕亲戚朋友也讨不到半点好处,逃不脱法律的罪责,虽然会令他们担上冷酷无情的名声,但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最优的状态。

若是什么事都想着自家亲戚,用和稀泥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国家才会不断被掏空,乃至走向衰败。

卫沂之自己就不会纵容家族成员的诸多臭毛病,自然也不会觉得这等凉薄有什么问题。

许多事情,本身就是有舍才有得。

他能舍得下,就证明他本身也不是什么深情之辈。

所以,卫沂之压根没任何心寒之类的想法,反倒对昭国的未来信心十足。

只见他带了点怅然,却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雀跃地说:“弟子今日参加考试,方知大王和师尊早已不将六国放在眼里,所思所想,全都是为了今后大计。”

殷姮微微挑眉:“何以见得?”

“今日与弟子同台考试的八百眷族中,至少六百余名曾为公卿门客。”卫沂之淡然道,“昔日姜仲以门客抵罪,世人皆道大王畏惧姜仲势力,先削其羽翼,待时机成熟,再罢其相位。如今看来,大王与师尊怕是早就瞧上姜仲门下如织人才,欲收为己用。”

他考试的时候就在奇怪,哪怕中天台教授算术,但也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才能理解、懂得。

这就是墨家学子,要么就是平民中一等一天才人物,要么就是世家公子的原因。

前者是天资卓越,后者是家学渊源。

换做毫无基础的老百姓,怎么理解风力、水力、螺旋等概念,又哪有足够的钱来支持平日吃穿用度,专心去搞世人眼中和疯子无异的研究?

昭国本来就以人才贫乏著称,中天台里头的眷族大部分都是城旦、罪犯,哪来这么多有识之士?

但向樊辰略一打听这些人的出身来历,卫沂之就懂了。

三公九卿的生死荣辱,根本就不在大王和国巫的考虑范围内。

对二人来说,这些赫赫扬扬的大人物,就如器具一般,随时可以丢弃。

而他们门下那些能俯下身段,真正出主意,做实事的门客,才是大王和国巫需要的人才。

卫沂之以前从没想过,中枢重臣,在大王眼里,居然是可以随时更换的,反倒是下面那些做事的小吏不可或缺。

但仔细一琢磨,卫沂之却能明白,大王和国巫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就那他家来说,若让他父母、兄嫂来当这个家,亲自出去采买东西,他们只怕连东西坊市的门都不知道哪里开。更不知道物品作价几何,如何买最划算,买完如何雇车。至于生火做饭,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守着金山银山,不让他们雇佣仆人,没几天也要饿死。

奴仆、小吏,每天兢兢业业地做事,无论主家是谁,都能办得妥当。难道不比不事生产,甚至不懂事情,只知道风花雪月的主人好多了?

殷姮瞧出卫沂之语气有些悲凉,轻声道:“未开战,先庙算,这是应有之义。大兄与我商量之后,都认为昭国缺人才。”

国家缺人才,公卿却养士为己用,阻挡了国家发展的路。

那就对不起了。

哪怕你们什么都没做错,可你们的存在,就已经成了国家的绊脚石,识相的,乖乖让路,不识相的,就只能被碾碎了。

卫沂之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甚至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世事本就是如此残酷。

但他也清楚,为了征集人才,先杀公卿,再将门客们贬做城旦,从社会上抹去他们“士”的身份,变成最低贱的罪犯、奴隶。

这等酷烈的手段,大王用起来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