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 / 2)

覆长生 微云疏影 182 字 2020-10-31

孙青显然早有准备,回答得十分利落:“回大王、公主,若百姓既无耕牛挽马,也无水车灌溉,更无眷族照顾土地。哪怕发下最优良的麦种,给百姓使用,上等良田的亩产也无法超过四石,下等应不足两石。”

这个数字,有点超出殷姮的意料。

太低了。

虽说来到这个世界后,亲眼见到了耕种之难,并亲自改良了谷物,可殷姮终究不是农业专家,她对谷物的改良是基于巫的方面,属于超自然的技术,而非科学上的嫁接。

所以,她压根不知道水利和耕具,还有牛马,对亩产的影响竟有这么大,上下竟能差到这么多。

殷长嬴却很淡然。

他对国家的具体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但耕牛、挽马的数量几何,心中还是有数的。

简而言之,哪怕是小地主阶级,家里都没牛,只能靠佃户人力耕种。除非大地主、大富商、公卿,还有王室,才用得起耕牛,还有更奢侈的挽马。

这就是为什么,上位者往往会觉得奴婢不如牛马的原因——吃得比牛马多,干活效率却不如牛马。

殷姮看他神色,就知道昭国牲畜的缺口很大,但她不知到底缺到了什么程度,便问:“大兄,雍州百姓,可否能二十,不,三十户,共用一头耕牛?”

殷长嬴摇了摇头:“莫说雍州,就是庐龙城,想要一闾一牛,也非易事。”

殷姮震惊了。

国内的耕牛居然少到了这种程度!

一闾就是二十五户,这可是王都!

难怪昭国律令,杀耕牛是死罪,这也少得太可怜了吧?

耕牛尚且如此,挽马,她根本问都不用问。因为马是比牛更珍贵的资源,更多地用在军事和战争上!

殷姮之前并不干涉国事,一是怕殷长嬴介怀,二也是没太大兴趣。

但现在,她心态已经调整过来,忍不住就把这也当成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认真地问:“耕牛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这些琐事,自然不用殷长嬴解答,郑高已无比机敏地开口:“回公主,国内六畜,除鸡犬外,多由少府蓄养,以及,西方乌氏、阳氏等部落进贡。”

所谓六畜,即牛、马、羊、狗、猪、鸡。

百姓能养的牲畜,往往也只有鸡,至于狗嘛,一般都是官府养的,以前是养来抓老鼠。

自从猫(原本叫狸,但殷姮老是习惯地喊成“猫”,叫法也慢慢普及)被引进之后,狗的作用就变成了看家护院。

而牛、马、羊、猪,基本上只有大地主、贵族公卿和王室才能养得起,尤其是马,一般人想养也没那个实力。

所以世间有六畜五牲的说法,就是将“马”排除在五牲之外,因为只有国家才能大批量养马,其他人压根没这资本。

殷姮一听,不由皱眉。

这怎么能行?

“少府蓄养六畜,应当是国家托底的行为。”殷姮的理念非常清晰,“想要扩大生产,还是需要依托于百姓。”

殷长嬴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

六畜之政,尤其是马政,乃是国家大事。

更不要说,殷氏的先祖,本就是靠养马起家的。

对国家来说,养马,无疑是一本万利。

良马,可以用作军事战争,培养骑兵;劣马,也能充作挽马,用来耕地。

养马的好处,别说是百官,就算是王都市井的百姓,也能和你说个一二三四五。就和后世,帝都的出租车司机最喜欢指点江山,谈论政治,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一样。

但养马的难处,人人也都清楚。

一个字,贵;

两个字,没钱;

三个字,养不起。

这世间一切的问题,百分之九十九能归到两个原因上去——钱,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