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打不丢(1 / 2)

我是范蠡 野天湖 4337 字 2020-08-23

吴国始终是楚国的重大威胁。

当年吴国还是一个偏邦小国的时候,楚国就是一个南方大国,和北方的齐国晋国形成对峙的局面。为了牵制楚国,北方诸国特别是晋国大力扶持吴国。从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吴国大力支持。

在大国的扶持下,吴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近几十年,吴国名将辈出,最为有名的便是孙武和伍子胥,这两人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楚国。如果不是秦国出兵救援,楚国将被吴国灭掉。

后来孙武急流勇退,隐居山林,不知所踪。而伍子胥则一鼓作气灭掉了越国,并且向北扩张,相继灭掉北方几个小国,势力扩张到山东半岛附近。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伯嚭。这个人虽然贪财好色,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帮助了越国。但这个人聪明精干,能力极强,吴国几十年强盛不衰,和他担任太宰治理国家,有很大关系。

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吴国在身边,楚国始终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

当年,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大力扶持越国,使越国很快强大起来。吴越檇李大战,大败吴军,还使吴王阖闾受伤而死。

但勾践不听范蠡劝告,在错误的时机起兵伐吴,结果夫椒一战大败而逃,最后导致灭国。解除了越国的威胁,吴国对楚国的压力就更大了。

这对楚国来说,也是心头之患。

现在范蠡向楚王提出,楚国趁吴王伐齐后方空虚之际,出兵造势,减轻对越国的压力,让越国获得喘息的机会,如果越国再次崛起,吴国必须分出精力去应对,这就减轻了对楚国的压力。

这个计谋对楚国是有利的。从战略上讲也是可行的。

当范蠡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楚王感觉心头一亮,赞叹这是个好主意。如果这个计划成功,越国得以复兴的话,楚越两国二面夹击,吴国日子就不好过。楚国虽然不至于灭掉吴国,但楚国的东面是安全的。

春秋时,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求得生存下去十分不易,稍一疏忽,就面临灭国的危险。

楚王和范蠡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楚国当下还不具备和吴国大战的条件。所以楚国这次出兵必须拿捏好分寸。既要造出声势,让吴国感受到威胁,又要避免大战。

范蠡说:“陛下,臣来楚国是为家父治丧,面见陛下的事,请一定保密。如果被伍子胥和吴王知道,计划就失败了。”

楚王说:“范大夫心思缜密,考虑得非常周全,我的人是不会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的。”

范蠡说:“如此甚好。陛下打算出动多少兵力?”

楚王说:“如果只是造势的话,五万兵力足矣!”

范蠡说:“很好,兵力太少,声势太小,兵力太多,恐怕引起事端。五万这个数字合适。还有一点,请陛下考虑。”

楚王说:“大夫请讲。”

范蠡说:“这种对吴楚边境的骚扰是长期的,吴国感受到的压力也是长期的,这样越国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楚王点点头说:“那楚国这五万军队就长期驻守在吴楚边界,反正驻在哪里都是驻。”

范蠡兴奋地说:“这样最好。陛下请掌握四字原则。”

楚王说:“哦?什么四字原则,请讲!”

范蠡说:“就是不打不丢!”

楚王说:“请解释一下。”

范蠡说:“他要是进一步,我就退一步,他要是退一步,我就进一步,摩擦不断,又不大打,扰他不得安宁,又不能脱身。”

楚王一拍大腿:“好个不打不丢,好主意,我们就这样办!”

正在这时,忽听得芈星大叫:“人呢,有人在吗?”

楚王慌了,跳起来就朝芈星屋里跑,范蠡不知道芈星什么事,也跟着跑过来。

楚王小心翼翼地说:“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