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志愿(2 / 3)

头立于帐前的男子,金明的脸上挂满了寒霜,说出来的话更是冷得直刺人心:“军中规矩,如何决定,自有道理,若是每个不如意的,都像你这般来本帅这里要个说法,何不去学堂做个夫子,去同那些孩童掰扯?”

“小的知错。”云帆头也不抬地回道:“小的不是质疑节帅的决定,而是另有下情禀报。”

“喔?”

“三佛齐,间于眞腊、阇婆之间,管州十有五。在泉之正南,冬月顺风月余方至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始入其国。国人多姓蒲。累甓为城,周数十里。国王出入以乘船,身缠缦布,葢以绢伞,卫以金镖。其人民散居城外,或作牌水居,铺板覆茅。不输租赋。习水陆战,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率领,皆自备兵器糗粮,临敌敢死,伯于诸国......”

“诸蕃志,本帅这里就有一本,你能背出,也算得有心了,可是这并不足以成为用你的理由,除非曾经亲至,本帅方能加以考虑。”

云帆摇摇头:“小的是荆湖人,哪曾去过那么远。”

“那就回营去吧,留下来,并不是说就会轻松多少,咱们的目标,岂是一个小小的海外之邦?”金明顿了顿:“营中休沐时,不妨走出去看看,不要一味地缩在这里苦练。”

这么说,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那些写在明面上的规则之外,还有一条潜规则,是军中人人皆知的,那就是独子不征,而他已经是家族唯一的男子,却还没有留下后,人家又怎么可能将他送上凶险莫测的海外战场?

可云帆并不甘心离开,他一咬牙单膝跪倒:“多谢节帅厚爱,小的虽然未曾亲至,却说得当地土语,不知能否入节帅法眼?”

金明一愣,他这才抬起头,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个倔强的年青人,军中无戏言,他相信对方不会撒一个如此易于揭穿的谎话,而若是一切属实,一个会说当地话的军官,根本就是当然之选,哪还容得他拒绝。

“来人,将他带往机宜司,交与李主事。”既然如此,金明也不多说,一招手叫来了自己的亲兵。

机宜司承担着打探消息、寻找向导的任务,必然会有能说当地话的人,是真是假一查便知,而看到对方起身告辞时,那一脸的坦然,金明摇摇头,希望他不会把这趟出征,看得太过简单。

同样的选拔,也在普通百姓当中进行,无论是通晓航路的纲首、船工,还是精于建设的工匠、熟工,甚至是伙夫、厨娘,当然,做为战争最有力的支持者,救死扶伤的大夫更是重中之重,战争从来就不只是军人的事。

“......出征期间,所计工分翻倍,一应待遇与军人相同,有突出贡献者记功厚赏,战死者家中授烈属,入英烈祠。”

这个消息,在百姓当中的反应,不吝于军士们使出浑身解数去抢那一万二千五百个名额,而对于百姓来说,条件就要严格多了,不要说独子无后者肯定无缘,就连家中有需要照顾的妇孺病患,也是连名都报不上的,没有人能蒙混过关,因为所有的资料,都由一楼之首的那些伤残老兵掌握着。

看到启示的那一刻,岑二就失眠了,他的婆娘见自家男人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一言不吭的模样,哪还不明白他有心事,而这件事是不是同新出炉的那些个条款有关?她不知道,可是家中有什么烦恼,还是一清二楚的。

岑二家如今在琼州算得上一景,做为全州第一个装上“电灯”的家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邻里,有些慕名而来的访客,走了上百里的路,只是为了看一眼他家中的那几盏灯,从最初的暗自得意,到后来发现风头出大了,那种小民的心态顿时又占据了上风,焉知官府会不会当肥羊给宰了,要知道就连府衙都还点着油灯呢?

于是,他们家不再一到天黑就把灯都打开,这么做的目地除了避风头,还有节省费用在里头,一个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