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我真会(3 / 4)

慰道:“她不选你,那是她没眼光。不上就不上嘛,其实我对她们的舞蹈不抱太大的希望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被使用得太频繁了,领导们估计都听腻了,看腻了,她们也很难弄出什么新意来。”

郭晓娟恨恨的道:“选不上才最好呢!”

而器乐和小合唱,选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歌的确好听,但未免有些幼龄化,可见初一的学生们,其思维方式还是更多的沿袭了小学的模式。

配乐方面,由夏晓曼负责电子琴,另外两个男生负责口琴。

本来她还想让余朗来拉二胡的,被余朗一脸黑线的拒绝了。

一首这么欢快的儿歌,配上以悲情见长的二胡,这是要闹哪样?

讲真,林清荷真的不看好班上的这两个节目,别说得奖了,能不能被选上参加元旦晚会都是个问题。

忽然间,林清荷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比较重啊,他们班能不能保住脸面,老班会不会发飙给大家布置超多的寒假作业,估计就看她了。

之后的一个月时间,每天放学后,都能听到各个班级里传来音乐的声音。

林清荷发现,那些被选上参加舞蹈和歌唱节目的同学们,这一段时间的精神状态都很有意思,带着些骄傲的模样,仿佛能够被选上,是一种很得意的事情。

有几个还时不时的跑到郭晓娟面前说几句酸话,让郭晓娟气得不行,一直在林清荷耳边念叨着,让她替自己报仇。

这种小孩儿心态,让林清荷哭笑不得。

对于武术的编排,林清荷并不怎么费心,她现在在武术方面,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都不需要特意的去想套路该怎么打,自然而然的就能完美的呈现出来。

她目前的重心放在服装设计上。

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一场好的表演,服装道具是不可或缺的。

既然是武术,那么最合适的反而不是纯正的古装,毕竟许多古装其实是不适合大开大合的动作的。

林清荷仿造唐朝的齐胸襦裙,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更加适合活动。

她选择了鹅黄色、有质感的布料来做上衣,浅绿色、很飘逸的布料来做襦裙。

衣裳是她自己动手做的,在衣领和袖口绣了一圈的祥云纹,而在襦裙上,绣上许多的雏菊。

绣花是用自家蚕丝来绣的,是那种不完全变异的蚕吐的丝,拿来做储物袋差了点。

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随着光线的不同而变换出深深浅浅的颜色,用来绣花,呈现出来的效果会令人非常的惊艳。

除了衣裳是林清荷自己做之外,她还拜托晋安给她炼制了一根笛子。

说是炼制,晋安只负责竹子的炼制,打孔定音是林清荷自己做的。

她前世有一段时间曾痴迷各种手工,不仅做过笛子,还做过陶瓷、面人啥的。

现在修炼之后,对于音色和音准的把控就更强了。

她和晋安合作做出来的笛子,音质非常的好,而且吹奏出来还有一种直击人心灵的感觉。

并且,这也是一支可以当做“钢管”使用的武器,经过晋安炼制之后,它的硬度已经可以媲美钢铁了。

很快就到了预选赛的时候,预选赛被安排在元旦节前一周的周末,几十个班级,每个班几个节目,光是审核也要花上很长的时间。

初一年级被排在最前头,不过班级顺序却是从最后一个班开始。

这或许也算是对尖子班的一个优待吧。

毕竟大家都清楚,第一个上场,评分绝对不高的。

林清荷头一天就让郭晓娟去打听了,每个班至少都准备了三个节目,看来大家都是打着广撒网的想法,也许运气好就中了一个呢?

八个班,每个班算3个节目,一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