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枪轮射,商会觐见(2 / 4)

而且——萨哈廉有些惊讶地发现,明军的战线后出现了近千的骑兵。

原来明军不仅仅是步兵多,还有能够快速增援的机动兵力,萨哈廉终于放弃了野战取胜的希望,下令撤退,并在一定距离监视明军,保持若即若离的压力。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开阔地带既然不能阻止明军,接下来的地形地势就更难抗衡明军的稳步推进。

如果战场再宽广一些——萨哈廉作着假设,有些惋惜,也有些无奈。

…………………分隔线…………………

高大威严的皇宫建筑,威武强壮的大汉将军,肃穆庄严的气氛。对于奉召觐见的商人来说,到处都散发着慑人的压迫感。

当然,除了这个感觉,他们的心中还有着兴奋、激动和忐忑。

别说他们这些白身了,就是知县、知府,甚至是更高职级的官员,又有几次能入宫面圣的机会?

海商总会和中华商会都是四人,江南商会则是三人,这是皇帝亲定的觐见人数。

这是朱由校特意为之,就是要让江南商会清醒些,知道和海商总会和中华商会的差距。让他们知道,无论是贡献,还是圣眷,他们都不如另两大商会。

要想平等,那就拿出诚意来。至于什么诚意,看着海商总会和中华商会的所作所为,自己学去。

在乾清宫偏殿,朱由校已经升座,面无表情,显得甚是威严。嗯,据说皇帝就应该这样,尽管历史上很多皇帝不是这样。

在朱由校看来,不管自己有多荒唐,都是皇帝,没人敢说三道四。但装一装,有时也是可以的。

众人进到殿内,立刻跪倒叩头,“微臣(草民)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朱由校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并没有多少年轻人的清脆,好象是故意沉着嗓子。

“微臣(草民)谢万岁隆恩。”众人谢恩之后才站起来,都躬身肃立。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商会有何用处,为什么要成立商会?相信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别人也有他们的答案。从朕的角度来说,要对你们讲一讲。”

众人都做出倾听状,心里却不平静。这是恭聆圣训啊,不知道皇帝的希望和条件是什么?

“独木不成林,单打独斗难力拨千钧。有商会这个组织,能做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而且,商会是有分量的,你们遇到难事,或是不公平的对待,通过商会来得到帮助或申诉,与个人奔走呼吁的差别,朕不说,你们也知道。

“何为义商,你们想必也都知晓了。商会呢,日后便要多加引导、带动,使会员多出资出力,回报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扪心自问,除了赚钱,除了享受,你又为国家、为百姓做了什么?”

朱由校停顿下来,目光扫过众人,淡淡地一笑,说道:“若是不明白,便多读些书,读书使人明智。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饮食暖衣,无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你们可知道这话是谁说的?”

有一些人不是不知道,可不敢贸然回答。谁知道皇帝是不是故意的,准备自问自答,话可不能乱说哈。

朱由校的目光慢慢移动,停在了唐默脸上。李旦、颜思齐、吴大章,十有八九是不知道。江南文风鼎盛,朕想试试是不是真的。

“唐默,你可知道?”朱由校也是第一次见到唐默,只能从各人的服饰和站位来判断,但确是十分准确的。

被问到头上了,唐默犹豫了一下,但看到夏中时递来的眼色,赶忙躬身答道:“回万岁,微臣记得是宋代三苏之一的苏辙所说。”

朱由校轻轻颌首,脸上闪过一丝赞赏。要说苏轼嘛,诗词文章想必知道的很多;苏辙虽然号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