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武警构想(2 / 3)

相对的是,大汉的百姓会高兴,毕竟他们明白了科举的重要性,而且科举的公平性也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下面的军队会狂喜,因为如此一来,各地必然会大扩军,同时战斗起来更加凶悍。但这也意味着,战争的战功会更多,运气好真的能够凭着军功封侯,甚至封王。

就说这次,白捡了一郡,你说这到底算是战功,还是后面官员外交的胜利?哪怕算是战功,感觉也要砍一半,这点战功五千人分,怎么分?

于是后续军管的事情,也作为战功来算,直至恩科开始,新的一批官员陆续派遣到地方,然后一批新的官员提拔起来,填充到沛郡,这个时期才算完。

值得一提的是,在荀彧的建议下,那些被辞退的沛郡各县吏员,刘韬宣布可以由各县百姓公推,值得信任的就留任,不信任的就辞退。

多少保留了一下吏员,不至于让官府的职能完全崩溃。

“扩军准备得怎么样了?”刘韬现在最关键的,还是扩招的问题。

“已经有准备,夏收的情况不错,同时还在扬州,以及徐州购买了一批粮食。原徐汉大司农糜竺,把家里的存粮都献了上来,只是臣没有收,只是按照市价进行收购。从目前的粮食储备来看,完全可以扩招三万人。”荀彧回道。

严格来说就算扩招四万人都没问题,只是……道理大家都懂的。

主要还是刘韬要求的训练强度,以及伙食的消耗过大,否则按照别人的标准来,扩招十万,二十万都不成问题。

三千人顶着几万人打,别说有法术加持,就算没有,顶着两万人打都没问题。

无论体格还是装备,都是真正的精锐,可以说是弱化版的陷阵营。刘韬还打算建立一个军官学校,专门让立功的,或者在军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先来这里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升迁,算是兰台看书的升级版。

到时候,高顺肯定是要作为教习官加入的,这种擅长练兵的将领,是稀缺资源。

“这样,这次扩招,以三万人为主,另外扩招五千人,补充到各部。一些服役五年以上的老兵,陆续转任到各县县尉,都尉手下……”刘韬想了想,“同时,把各县县尉,都尉麾下的士卒统合起来,组建武装警察队伍。”

“陛下,哪有专门削弱己军战斗力的?”荀彧有些想不明白,这样掺水进去,全军的战力都会有些下滑。再说,那个武警队伍到底是什么鬼,陛下到底谋划这个多长时间了?

这玩意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荀彧百分百肯定,刘韬构思这个已经很久。

“现在我们在搞军政分离,但各县县尉和都尉麾下的队伍,他们的存在很尴尬。”刘韬提醒道,“他们是固定驻防地方,但也不会轻易被调动随军……”

无法随军出征,但本质上是军队,既然要军政分离,总不能归地方县令和太守掌管。

“原来如此,另外建立一支军队,直属于兵部的话,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郭嘉最早反应过来,觉得这样的确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而且这次扩军,为了让队伍迅速形成战力,扣除三四支主力军外,新兵都要融入到各军之中。他们有不少已经三十几岁,甚至已经四十岁。

正常来说还算年轻,不过身体情况已经开始下滑。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不能继续让他们去参战了,武警队伍,便是用于安置他们的。”刘韬解释道。

刘韬都不敢主动去说,这原因估计很私密,甚至可能会动摇全军吧?两人也不是傻瓜,真没必要让刘韬说得那么清楚。

这个原因,是否会导致一段时间后,这些士卒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当然会想到这点。

跟着刘韬打天下时期的士卒,两人大概也有印象。硬仗打了不少,不少士卒好几次差点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