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魂落襄阳(2 / 3)

长戟高门 九月更衣 6525 字 2020-01-05

被绳索吊在箭垛之上,周身布满铁刺,就如同一巨型狼牙棒,令人望而生畏。

目光越过箭垛,远处的江面一片静寂,好似被这乌云压的,一点波浪也兴不起来。

一两艘不知名的木船游荡在江面之上,看不到半个人影。

更远处的木船倒是很多,五十多艘,整齐的列在江对岸,颇有气势。

再往右瞧,这边应该是城里,多是些民居阁楼,各种院落错落其中。

每座建筑所散发出来的气质精致而又古朴,绝不是那种现搭的影视城所能比拟的。

“嗤~~~!”

尖锐的破空声再次传来,只不过这声音离自己好像越来越近了。

谢离正在纳闷,“嘭”的一下,自己就被顶翻在地。

紧接着便是“笃”的一声。

刚才自己位置的右下角,一支利箭已经插在了砖石之间,箭尾犹自震动不已,发出一阵蜂鸣之声。

“哼!不知杜队正让这种人上城又有何用!”

一三十多岁的强壮汉子在他的身前撑起身子,嘴上嘟囔着回到了自己的原位,记忆里他好像是这里的什长,名叫冯胜。

谢离的心脏还在狂跳不止……

后怕感激疑惑甚至还有那么点刺激……

种种情绪涌到心头,以至于忘了道谢。

眼前这真实无比的冷兵器,才让他切身感受到:自己来到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

平复了心情之后,谢离缓缓站起,将眼前的那支箭拔下仔细观瞧,在如此阴沉的环境下,这箭头好似依然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箭颈位置有哨状的镞铤,刚才那“嗤~”的声音应该是这里发出的,在谢离的印象中,这类的箭好像叫做“鸣镝”来着,射在空中会有尖锐的声音,扰敌心智的同时也可攻击。

将利箭放到一边,谢离走到刚才的壮汉身前,躬身抱拳道:“多谢冯什长救命之恩,谢离永世不忘。”

壮汉摆手道:“此种小事,这里日夜都有,又何必挂怀?你若有心,日后全力守城也就是了。”

听语气竟是丝毫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

只不过见谢离如此客气,还算有礼数,便又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虽说你是首日入伍守城,有些恐惧畏缩也属正常,不过像你这般装病不起,倒也是少见,日后可别这样,否则可真叫人看不起了,你可知晓?”

谢离一时无语,毕竟这个“自己”在战场的表现,不只是恐惧畏缩那么简单,因此只能回:“冯什长教训的是,谢离日后自当谨遵教诲,竭力守城。”

“这才像个样子!”冯胜道,然后看着周围的兵士接着说:“今后你要记得,守城之时,切莫怕死。为国殉亡,家中还能得些抚恤,一味偷生,怕是全家都要受罚的!”

“是!谢离晓得了!”

只是心中想到,自己前世活了二十多年,一直是在和平的环境之中,连军营都还没有去过,没想到来到这里之后,就要考虑为国殉亡了……

弓箭的尖啸声不时传来,扰的人有些心神不宁。

尽管谢离知道这些鸣镝的主要目的,但是听着依旧有些烦闷焦躁。

目光随处扫视,不经意间发现胸口皮甲的褶皱处,一纸片的小角露了出来,应该是刚才倒地时抖出来的。

谢离小心的将纸片抽出,这张纸展开后,长宽都是七八寸,纸质粗糙,应该是古时的麻纸。

只见上书:谢离,字景宣。隆和元年(362年)生人,雍州襄阳郡人士,生母秦氏,父早亡。于太元三年(378年)应征召入襄阳守备,战毕,可归。

谢离此前对历史颇有兴趣,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有过一些了解,虽然细节方面不多,但是一些名人大事还是知晓的。

两晋在整个古代史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