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集 陨石分类(1 / 2)

石道 逍遥听江 303 字 2020-10-08

这种熔融体的形状千姿百态。

概括地说,遗留在小天体外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小天体的熔壳、熔坑和熔槽。

遗留在小天体内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熔洞壁、熔带。

通过对陨石的观察发现,每次撞击制造出来熔壳的厚度一般在一毫米至十毫米之间。

当一颗小天体遭到成千上万颗砾石或砂尘颗粒撞击以后,所产生的大量的局部性的小熔融体,就会叠加起来而构成小天体的外壳。

一般来说,撞击力越大,所产生的熔融体也就越大,建造出来的小天体的外壳也就越厚。

通常我们在陨石上见到的小天体的外壳的厚度都在数毫米、数厘米以上。

看一看新疆的大陨铁,那厚厚的外壳就是经历了成千上万颗砾石、砂尘颗粒撞击建造出来的。

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常常会改变其内部的构造和结构。

例如,会把球粒构造向无球粒构造转变,当然,也可以把无球粒构造向球粒构造转变。

小天体坠落地面即为陨石。

当其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产生强烈摩擦,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其外表常常会熔融变质,冷却以后,就会在陨石的表面生出一层厚度约为一毫米的熔壳。

一般来说,同一颗陨石有两种熔壳,一种是在太空中小行星之间相互撞击产生的熔壳,另一种是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熔壳。

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

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

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他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

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

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

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

若是你看到的石头或铁块的表面有这样一层熔壳或气印,那你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石。

但是落下来的年代较长的一些陨石,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易辨认出来了,但是那也不要紧,还有别的办法来辨认。

石陨石的样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体积的岩石重些。

石陨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觉到。

另外,仔细看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的小的球粒。

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

90以上的石陨石都有这样的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

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其中,铁占90左右,镍的含量一般在4~8之间,地球上的自然铁中镍的含量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在铁陨石上切割一个断面,磨光后,用5的硝酸酒精侵蚀,光亮的端面会呈现出特殊的条纹,像花格子一样。

这是因为铁陨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镍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镍量多的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酸腐蚀,而含镍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蚀后,变得粗糙无光泽,这样就由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组成了花格子一样的条纹。除了极少数含镍量特多的陨石外,都会出现这些条纹。

这是辨认铁陨石的一个主要方法。

石铁陨石极少见,由石和铁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盐矿!。

在三类陨石中,石陨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地区降落的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便是一次石质的球粒陨石雨。

这次陨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