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似曾相识(2 / 4)

大明略 南宫草堂 8578 字 2019-11-09

了。

“可不是嘛,老头寻他不得,只得来这北疆之地,此处与鞑靼相近,一旦朝廷派人来战,或许,就有我那位故人的消息了”。

说到此处,吴风眼神中充满期待:‘我总觉得,他还会再来,两军阵前才是他真正的舞台,只要他出现,朝廷的大军就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末了,他特意说道:“于是,我就托人多方打听,那怕是一丝的希望,也总比就此作罢强”。

他打听军中将士,原来是为了这个。

怪不得老头来这荒芜不毛之地:他是在等他那位故交:此处距离鞑靼最近,一旦两军开战,打听双方消息,自然有诸多便利之处。

同样,若他的那位故人再来到军中,自然也不难打听。

如此,他们二人也就可再相见了。

宗武方才对老头的疑惑也渐渐打消:这么一说,老头来这里的目的,也就能说通了。

能耐得住如此寂寞,守得住底线之人,必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

当然,那采药、熬药、配药治病的爱好,也只是一种闲来无事的寄托罢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宗武决定:不妨再更进一步。

“前辈之举令晚辈钦佩不已,你我虽是第二次见面,年纪相差甚大,但林某我毕竟还在军中当值,接触的人自然能多一些”。

宗武起身来到吴风面前,信心满满道:“可否将那位故交的名字说出,晚辈也好为你打听一番,没准还真能让你们二人再见呢”。

很明显,吴风之前所说关于他那故交的事,已与师父极为想象。

现在就差一步他的名字。

“千户大人的好意,老头我心领了,方才你说的对:从年纪来看,你们自然不会相识,而且……”。

吴风面露难色,刚才娓娓道来、说了一通,没想到这短短几个字的名字,却如鲠在喉,迟迟说不出口。

“千户大人有所不知,我这位故交确有些怪异,他不愿意的事儿,别人是无法强求的,既然他执意离去,必不愿让人随意打听”。

哦,吴风急忙解释道:‘老头我除外,我们毕竟有当年之约,既然千户大人与此事无关,就不劳烦你了’。

此言一出,宗武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师父的吩咐吗?他老人家对他们同样说过:不必向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

若吴风将师父的名字脱口而出,反倒不真实了。

方才只有七成的把握,现在可以说是十有八九了。

宗武无法再问及详细:比如吴风那位故交的真实年纪,他与山东都指挥使的林啸义,还有礼部侍郎袁炜等的私交。

甚至,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戎一昶,当年陷害师父之事。

这些,都已无法当面问询。

但就当年军中之事,后来退隐或云游四海,再到著书一部,皆直指师父凌云子。

此外,再看看吴风的年纪,还有他对师父名字只字不提的举止,就更能说明这一点了。

“哦,既是如此,那晚辈也只希望你们二人早日相见了”。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宗武只得随意问了一句:“既是二人合著,想必,您的那部分皆已完成了吧?”。

早就听人说起著作兵书一事,后来师父凌云子也当面说过:有这个想法,只是条件还未成熟。

不知,这个条件还未成熟,是不是就少了吴风这一部分呢?

不管怎么说,师父的心愿,也就是他们三个弟子的心愿。

宗武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吴风是否完成他的那一部分,才是关键。

否则,见了师父又能如何?

“此乃我吴风毕生心愿,若我那部分未完成,何故要苦苦寻他呢?”。

吴风望望窗外,又是一阵感慨:“高山流水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