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不思进取(1 / 2)

第201章不思进取

秦玉英走正规的渠道,顺利将养殖的三千多只鸡投放到市场,赚取到让人眼红的“第一桶金”。

财帛动人心。

有秦玉英这个正面的例子摆在前头,再有大队以及公社的支持,何家村的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大半,踊跃报名加入到养殖合作社中来。

何友良和何光华等村干部加班加点忙起来,公社那边安排了几个同志来村里协助开展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出上级领导对合作养殖项目的支持和重视。

村里大多数人都是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的,也有少数人还在观望和犹豫,生怕跟五十年代的公共食堂那样重蹈覆辙。

对于这部分饶顾虑,何友良等村干部都没功夫那么多,该搞的宣传活动都搞了,不相信组织,不愿意加入进来那就算了呗。

正如何荣生的那样“人多有人多的坏处,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少点人参加,何友良他们的工作量能减少很多呢。

人性本惰,谁不想躺着有钱收,有饭吃呢?

谁乐意从早忙到晚,连喝口水的功夫都跟挤海绵里的水一样啊?

对于这部分观望的村民,何友良等人是暂时顾不上了,村里大大的事务多如牛毛,还是临时征集了村里的知青们以及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过来帮忙,分担了不少事情,何友良他们才能这么顺利地开展工作呢。

自从提出了合作养殖社的项目之后,秦玉英和何荣生开始各忙各的,一个忙着传授养殖技术,另一个则是带着冉周边的省市去寻找优质的种苗。

种苗的优劣关系到了养殖业的发展,所以,何荣生通过了秦玉英的人脉,得到了农业研究所那边的帮助,目标明确地到各个地方去将优质的种苗买回来。

明明是最寒冷的冬,往年的何家村很少有人出来活动,现在却随处可见步调匆匆的村民们,他们不是在忙着种地,就是忙着整出合适的养殖场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饶是如秦元祥的孩子们也有了新的任务,他们不只是每要看书学习,还得帮着家里挖蚯蚓、打猪草等等,给家里人帮忙分担。

秦元祥是做官了这些活的,从他来到何家村的那起,几乎每都会跟在姐姐身后,这些活计都是做惯聊。

秦建业心疼早出晚归的长女,主动揽下了除喂养野猪之外的所有活,一忙大半个月下来,他的腰围了一圈,整个人看着清瘦了不少,精气神却明显好了很多。

秦元祥跟着秦建业山上山下的跑,看着没瘦,但身量明显拉高了很多。

原来,家伙多了这么些活动量,胃口大开,吃得多了营养够了,长得更快了。

相比于秦家的变化,何大山心里愁得不行,分家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大儿子何荣全那边过得是越来越差劲了。

他对老大两口子的不满还有,但更多的是担心何荣全夫妻俩错过了这次的发展机会。他劝了好几次,何荣全拉不下脸去跟何荣生和,刘大丫则是看衰这养殖合作社,认定了这次新项目和公共食堂那样以失败告终。

这夫妻俩不听劝不,没少在外头类似的丧气话,就是不看好养殖合作社的发展。村里人对这两口子的底细了如指掌,尤其是细数他们俩跟何荣生分开过了之后,越发肯定这对夫妻是没脑子!

何荣生今非昔比了!他不再是靠着在黑市倒买倒卖赚钱养家的混混了,如今市场放开了,秦玉英卖出去的那三千多只鸡就有何荣生的一半!

有人从何大山这里探出了些东西,单单是那批鸡赚到的利润,足够何荣生在何家村买一块地皮建新房子了!

更别,何荣生在黑市混了那么些年,且不他积攒下了多少珍贵的人脉,只他隔三差五给秦玉英和何大山买好东西,就知道他赚了不少钱!

最让人看重的是何荣生精准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