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倒霉县令(1 / 2)

青玄问天 冀州凤鸣 558 字 2020-10-31

“大人,就是此人撕下的求贤告示。”

门内的几人走出后,刚刚进去通报的那名衙役快走几步,指着司马问之的同时向中年男子说着。

随后他再次开口,介绍走出来的几人。司马问之的猜测没有差错,中年男子是方于县令。

“祈问道长是何人的高足?”

告示虽然是眼前少年主动揭下,但此事是官府有求于人。不等司马问之开口,方于县令先作招呼。

“乡间野修,没有师承。”司马问之对问话已经做好准备,听到询问后没有停顿,即刻回应。

这样回应虽有妄言嫌疑,却不能坐实。

进入青玄山上清宗后,因为是地字弟子,宗门内没有人做他师尊。天承子等人只有授业之实,没有师承名分。

“那道长道号是什么?”方于县令听后有些停顿,随后接着询问。

俗世道门传统,大多源自青玄山三宗。每一代弟子道号,也会沿袭青玄传统,不会有多大的出入。

因此打探道人道号,许多时候可以判断他的辈分以及道法深浅。

但是世事没有绝对,修行人中有天分极佳的人,也有懒惰蠢笨之辈。后辈弟子后来居上一事,道门中并不鲜见。

“既无师承,也就没有在籍道号。但是方便世间行走,小道多以‘悟灵’示人。”司马问之听出他话中意味,想过后再次回应。

方于县令听后,脸上再次现出失望神色。

“天地玄黄,元良悟广”,俗世道人中,天地两辈修士许多已有鬼仙神人修为。“玄”字次之,“黄”字再次之。

至于 “悟”字弟子,大多只是初入道门的小道士。方于县令听后,也认为他只是修为浅薄的道人。揭下告示的举动,大多是因为一时热血。

但是他治下地域已处绝境,任何希冀都没有放过的道理。他随即重提精神直奔正题,询问解决方法。

刚刚进入方于县时,司马问之对这件事已有了解。被询问以后没有立即答复,先问了详情。他的问话合情合理,方于县令只能耐下心来将事情讲了一次。

讲述一开始,司马问之就察觉到问题。不等他讲完,便顾不得失礼,开口将他叙说打断。

“徐大人,方才你诉说的时候,为何对最开始的事情语焉不详,几句带过?”

“此事我只是半路接手。去年春耕以后,我才从本郡巨野县长的任上来到此处。”方于县令听后无奈回应。

一县主官,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若是从县长调任县令,品级虽然相同,实际却是升任。

但是他来此处时,方于已经出事。看似升任一事,实际是降职。不仅降职,方于处境日渐糜烂,若不能冲破绝境,他也会因此受到牵连仕途止步。

“敢问徐大人是因为什么入仕?”司马问之听后若有所思,开口询问。

“几年前受前任郡守抬举,举孝廉入仕。”方于县令立时回应。

“有何不妥?”回应过后,他不知与眼前事情有什么关联,又开口反问。

“平日对州郡长官可有孝敬?”司马问之听后没有答复,按着心中猜测再次询问。

“高平郡地处宋国最北,巨野又在高平北侧,是宋魏相邻地方。近些年多有战乱并不富足,徐某无力孝敬,也不屑去做这样的事情。”方于县令回应时义愤填膺。

听到答复,司马问之心中的猜测得到印证。半路将他调任方于的事情,此刻看来合乎情理。

“道长是否还有其他事情要问?”方于县令见司马问之听到回应后连连点头,不知什么缘故。

“没有。”司马问之否定。

即便是有,在方于县令这里也无法获知,此刻再问也是白白耗费工夫。若真要询问,只能去问高平现任县令,或者是胡居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