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拜见东海王(2 / 3)

两朝为后 栗三羊 341 字 2020-03-02

对着卜先生行了一礼后,小心地问道:“卜先生做高句丽的生意,不知可认识一位年轻后生姓刘,名曜者?”

卜先生神情微微一愣,说道:“正是小婿,你可认识他?”

冯杭笑着点点头,说道:“旧相识了,我记得他在高句丽娶了卜氏为妻,因此好奇一问,没想到真是先生的女婿。”

卜先生大笑几声,再次端起酒杯同冯杭碰了碰杯,高兴道:“真没想到我那女婿竟能结识先生这样的人,我倒要对他另眼相看了。”

“过奖,过奖。”冯杭低头谦虚道。三思

第三位敬酒的年轻人姓陈,陈先生是位读书人,他极好看书,经史子集,奇闻轶事,他都喜欢,也写得一手好文章,正是才华横溢,他是河东郡人,十二岁时与当地大儒遍礼,不卑不亢,一辩成名。

第四位敬酒的是位体格健壮的人,他年龄偏大,看上去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此人姓武名铮,乃是长沙王司马越属军统领,司马越的兵马尽归他统领。武铮自幼便爱习武,大字还不认识几个的时候,就每日捧着兵书看,曾带兵追击海盗,去三百人,杀敌八十余人,剩下的近五百人全部被他俘虏回来了。司马越极其倚重武铮,也极为信任他,很少过问他带兵的事情。

武铮旁边的人是武恪,乃是武铮的长子,他长相酷似其父,也颇具其父风范,无论带兵还是打仗都是一把好手,曾经带兵剿灭匪寨,将匪徒尽数剿灭,可自己却无人一伤亡,从那战之后,司马越便对他极为欣赏,其父更是走到哪便将他带到哪儿,他如今在军中担任副将,是武铮的左膀右臂。

在座的就是这些人了,冯杭一一行礼后,由衷地对着司马越赞道:“都说王爷的门生中人才济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先生过奖,”司马越说道:“我这里虽蒙受各位青睐,可是却少一位先生这样的人才,先生常年在洛阳、长安一带,可是先生精通易经八卦,测字算命,天文地理,我这里却没有您这样的人才。”

司马越话音刚落,那位吴商先生便朗声道:“我也素来知道先生的名讳,听说被他批过命的无不叹服,不知今日在下可有这个荣幸,请先生给测个字?”

冯杭忙道:“世人抬爱,鄙人愧不敢当,不过读过基本闲书,对测字算命只是略有研究而已。”

吴商便立刻叫人取了纸笔来,他思索片刻,在纸上写下“绸”,说道:“在下是做生意的,今日便写个‘绸’字,请先生论断。”

冯杭看了一眼,问道:“不知吴先生想问何事?”

“先生觉得呢?”吴商并不回答,而是反问冯杭。

冯杭微微一笑,说道:“吴先生看起来生意受到了一点挫折,是想问问生意的前景,能否脱困?”

吴商面色一变,忙给冯杭作了一揖,问道:“愿闻其详。”

“所谓丝绞如丝绊,于事主流连。”冯杭道:“先生择这个字先说明您生意上有些不太顺利,再看另一半,且不说这字迹潦草,显然是您心乱所致,再说您这字的另外半边,周字下部不收口,可您却将其中‘口’字那一横加长,几乎将下部封死,这‘吉’被困了起来,还能有好吗?”

“先生神算。”吴商赶紧行礼,问道:“不知先生可有能解之法?”

冯杭看向司马越,笑道:“吴先生莫急,想必王爷早有打算了。”

吴商看向司马越,有些不敢相信,他因生意受困,三日前来到东海见东海王,向他表明困境后本打算借些银钱周转,然而司马越语焉不详,始终不肯吐口,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又受到他的邀请参加这莫名其妙的宴会,听说宴请的是个京城的算命先生,冯杭的名字他听过一点,却并不相信,若不是不敢得罪王爷,他是决计不会来这个莫名其妙的宴会的,谁曾想倒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先生似乎的确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