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锦囊妙计(1 / 2)

关羽看罢庞统给他的锦囊,抚着长髯哈哈大笑:“军师真神人也,此计甚妙!”

然后吩咐周仓拾起地上曹军的旗帜衣甲,继续往南行军。

天色渐暗!

关羽却到了沽水西岸,隔水可望见孤奴城城廓。

沽水说宽不宽,却也不窄;说深不深,却也足以淹过马头。与往北八十里外的长城下的浅水区不一样,这里地势平缓,河水水位自然高了许多。虽然因为上游水位下降,这里也露出了长长的一断河床,但依然无法支持大军涉水而过。

不过关羽并不着急。

冬天的北方,太阳西沉后便显得格外阴冷。

河边随波荡起的风,吹动着旌旗和战袍后腥红的披风,还有关羽颚下的长髯。

他在等待什么。

黄昏带着夜幕和一片黑压压的影子慢慢地浸染了沽水水面,那是许多不同大小的船只。

是的,就是船只。

还有船上站满的士兵!

来的正是在狐奴准备了多日的张辽及五千龙骑营将士。

沽水本就不宽,也不是特别的深,周边除了村民的渔船外根本没有什么大的船只。庞统在为关羽定下计策后,就派人通知张辽,征用了狐奴周边所有村落的渔船。实在不够运送五千士兵的船只,张辽只好下令将士们砍伐树木扎了许多木筏。这才勉强地将五千人全部运过河来,这还是将龙骑营的所有战马留在了东岸才办到的。

这是关羽出发前就知道的事情,也是庞统留给他的另一条东归之路。

当然,这是不得已的情况下,且不得不放弃战马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的退路。

但是现在,关羽有了另一个选择。也是压庞统给他的锦囊里所献之计——诈安乐!

不论是撤离还是突进,最终的选择权都在关羽手中,因为他才是第一军团的最高统帅。当他作出决定后,再通知张辽行动,也是个技术活。看上去很难,可在他这儿也就不是什么事儿。

因为他有信鹰!

这猛禽是北方诸城间传信的重要工具,而关羽的第一军团是所有刘琦麾下部队中唯一配置这种猛禽的。

所以并未让关羽等待多久,张辽便带着部队出现在了关羽眼前。

诈城,那也是个技术活儿。

虽然是趁着夜幕,但该有的火把是不能少的。只要安乐城上守军眼不瞎,至少长相特征明显的关羽、周仓要想混进去还是很有难度的。

这需要一个胆大心细、且战力非凡的人来完成。

还有谁比张辽更合适呢?

不论武力还是智力,甚至是长相。

没有扎营,关羽与张辽二人就这样站在风中定下了接下来的行动方略。张辽从龙骑营中点出三千将士,更换了曹军的战甲,扯起虎豹骑的战旗,换上第一军团骑兵的坐骑,便大摇大摆地往安乐行军而去。

乍一看来,还真分不清是不是真的曹兵。

关羽则下令其他将士就地休息,等待张辽的信号。

——————————

夜幕带走了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前方没有传来战事消息,城门也慢慢地关了起来。这里是头颜良大军的屯粮重地,不能城门大开,夜不闭门的。

宋宪,此时已是城中的最高指挥官。

关好城门,他也就完成了这一天的守城工作,可以回到城内饮点热酒,找个女人,往热炕头一躺,消除一天的疲惫。

与汉军隔沽水相持已经数月了,这已然是他守城的生活常态了。就算今天临时从渔阳传来消息说有关羽的部队突到了沽水以西,要曹纯带兵去剿灭,他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多大的事情,渔阳城内有十万大军,虎豹骑又是天下精锐。不论是关羽还是谁,仅以五千骑兵深入曹军腹地都不过是作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