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公襄若宧(1 / 3)

这后宫有毒 繁朵 224 字 2022-01-08

叔侄俩为扶阳王一脉嗣子的争执虽然一直没放到明面上,但暗地里的较劲就没停过。

摄政王属意的嗣子人选当然是越平庸老实越好,血亲那边也千万别有什么厉害人物,反正就是挂个名,不惹事也担当不了什么事情的那种。

但淳嘉没有兄弟扶持,却是想用这机会搞个宗室里的同盟的。

只是天子年轻,虽然经年以来颇占上风,但在周王汉王这种老字号强势藩王眼里,还不足够让他们下定决心投注——由于国朝亲王郡王就藩之后,无诏基本上就没有归回帝京的可能,他们这种太宗时候封的王,没意外的话世世代代都在封地过日子,中央的争斗,再怎么鲜血淋漓,跟他们关系也不大。

除非就是孝宗那种情况:嫡支绝嗣,需要从他们的子孙里头挑选过继。

然而这种挑选也往往轮不到他们做主。

故此扶阳王一脉的爵位虽然很吸引这些子嗣昌盛的藩王的注意力,若要他们因此卷入皇帝跟纪氏之间的争斗他们却有些迟疑了。

主要是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纪氏也好,淳嘉也罢,都不会对这些藩王怎么样。

一旦站队,成功了也还罢了,若是失败,后果可想而知。

贬位去爵那都是小事,一个不好,不定这一支都要玩完。

这代价不免叫他们有所迟疑。

淳嘉此刻趁势提起来定下嗣子人选,不无委婉劝摄政王服软的用意:如果天子挑了,摄政王不反对,这个人选是肯定能通过的。

然后其背后的藩王就算本来不怎么想趟浑水,也不可能没有表示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裹挟。

“……陛下想让谁继嗣扶阳王一脉?”摄政王沉默片刻,缓声问。

淳嘉干咳一声:“朕以为周王之子公襄若宧,性情敦厚,一表人才,纯孝谦逊,可为扶阳王一脉嗣子。”

公襄若宧与摄政王同辈,是周王的小儿子,嫡出,不过是继室嫡出,今年不过十七,尚未婚配。

这一代的周王元妃生下七个子女后病逝,因为已有世子,对于嫡子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了。周王再娶时就比较放飞自我——他的继妃林氏出身不算高,但美貌非常,而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将周王哄的特别开心,几近宠夺专房。

只是这林氏子嗣不丰,膝下统共出过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还夭折了,公襄若宧是她硕果仅存的孩子,林氏当然是爱若珍宝。

但周王世子乃正子嫡孙,一早封了世子,地位稳固,又有诸多同母所出的弟妹为羽翼,更有年长的庶子辅佐左右……林氏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得罪周王世子,嗯,确切来说,她还得讨好这个继子,好让世子多照顾些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种情况下,如果淳嘉

立公襄若宧为扶阳王一脉的嗣子,可想而知,林氏为了亲生骨肉的前途,也会想方设法将周王拉上淳嘉的船!

摄政王快速思索了下周王在宗室里的地位,这位是太宗幼子之后,论辈分是摄政王的堂伯父,数代下来将周地经营的滴水不漏,算是国朝最有实权的藩王之一。

对于摄政王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他的辈分。

毕竟,摄政王跟淳嘉的争斗里,他本身的辈分就是一个优势,关键时刻很方便倚老卖老。但若周王站在淳嘉那边,回头摄政王端着王叔的身份对天子指手画脚之际,周王也出来对摄政王说长道短呢?

虽然周王年纪不小了,可看公襄若宧的年纪,也能猜到这位必然是老当益壮的。

他要是在淳嘉跟摄政王撕破脸的时候还在世,这真的就太麻烦了。

而且就算到时候周王没了,这不还有林氏在?

林氏的出身再让人诟病,她也是周王正儿八经娶的续弦,是摄政王见了也要称一声“王伯母”的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