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2)

人生自古三大苦,打铁读书做豆腐。

归根结底,人生在世,“勤行”最辛苦,厨师也是个“勤行”,虽说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但每天晚睡早起那是避免不了的。

地球上东西方文明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为自己和为后代。

西方文明中,即便是挂了,也是想着自己能上天堂就上天堂,地狱能不去就不去;而在东方文明中,我挂了,儿子不能挂,我苦了,儿子不能苦,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生活在东方文明圈子里的东方人应有的思维方式。

所以尽管“勤行”最辛苦,但在东方,干这些“勤行”的人却是最多的,他们熬耗着自己的身体和心血,就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不干“勤行”。

地球上,基本上华人走到哪里,华人餐厅就开到哪里,不管这华人餐厅里做的东西正宗不正宗,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华人餐厅绝对是当地营业时间最长的餐厅。

在陈晓来到元洲大陆的这个时代,西方世界过个圣诞节,犹太人甚至很多非犹太族裔西方人都会在圣诞节去华人餐厅吃饭,虽然这与中华饮食文化的盛行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与圣诞节其他餐厅不开门有关系。

做“勤行”的人,如果习惯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也就不会觉得这有多辛苦,甚至还会出现做久了以后突然闲下来感到极度不适应的状况,这种情况大概就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所说的“stitutionalization”有关,这个词儿翻译过来就是“体制化”,当人在改造所处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塑造人的性格。

陈晓差不多也被“体制化”了,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他适应的不是监狱的环境,而是适应了做一名厨师。

所以尽管到了元洲大陆之后,按照陈晓的武力强大程度,他甚至可以推翻某个公国乃至帝国,自己做公国或者帝国元首,然而陈晓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甚至在做了一个多月的林边镇领主之后都有些不适应了,他迫切的想要将自己的餐厅重新开起来。

这次“进烟火”,一方面陈晓是想怀念一下当年小时候的感觉,而另外一方面他也还是想着该如何在林边镇开起自己的餐厅。

开一家餐厅在地球上似乎是个不怎么难的事情,只要有钱,各种东西都是齐备的,办好手续开业就行了,但是在几乎没有饮食文化的元洲大陆,开上一家餐厅就绝对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事情了,所以陈晓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他甚至还得让让林边镇的人流量大起来。

林边镇现在固然是整个元洲大陆人类世界进入元兽森林最方便的路径,但是说实话,现在元洲大陆的人类要去元兽森林的大多数是刀口舔血的那种类型的,这些人即便是来到林边镇也不会大肆消费,因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元兽森林就是为了挣钱的。

至于那些挣到钱的人物,他们也不会在林边镇消费,因为这里真没啥可消费的,还不如带着钱回家,至少还能在家里装个土豪。

所以如何将这些人留在林边镇,或者说如何让林边镇的市场繁荣起来,这就是摆在陈晓面前的第一要务了。

陈晓请林边镇的一些商家吃法,其实就是想先摸一摸他们的底子,然后看能不能把他们拉到自己的船上来,当然他也可以利用武力威胁来完成这件事情,但是陈晓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本性上还是那个与人无害的餐馆老板。

等到这次获得邀请的众位林边镇“土豪”们到期,格兰特?希夫还在琢磨领主大人那个“餐馆”词汇的意思,虽然大人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在没有真正尝过什么叫做“美味”之前,类似格兰特?希夫这样的元洲大陆土著是不可能理解“餐馆”的意思的。

林边镇的众位商户原本还想着能跟新领主亲近一下拉关系,但是等到他们人到齐的时候,只剩下布莱尔?马龙这个曾经的吹火工在陪着客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