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2 / 3)

苏厨 二子从周 186 字 2021-05-02

的宣州,女直的来远城三城并立,高丽女直,与辽人隔江而治,那里,就是贵国与辽国仅存的一点联系了。”

“只要辽人过不了江,高丽其实已经不惧辽人约束。”

“而国内来说,鸡林公造访京师,探望兄长病情,都被李氏无端拒绝。”

“连京城都进不了,足见李氏对鸡林公是多么的忌惮。”

“今日不好好把握时机,只怕来日,翻为内忧啊。”

傅明珰看向薛忠:“若非早知员外一介商贾,我还要以为是张良陈平当面呢。”

薛忠老脸一红:“我哪里想得出来这些,我就一传声鹦鹉,都是……是那位……娘娘你当明白的……”

傅明珰笑道:“如果是那位说的,话就不会这有这么一点,他的性子我清楚,开出的价钱,从来叫人无法拒绝。”

薛忠点头:“是,而这个利益,还会分作短期与长期。”

“短期内嘛……先王曾经委托小邵先生推步王陵,当时其实发现西京还有一处地方也是绝佳,然已经被占,那就是大同江畔的牡丹峰乙密台。”

“小邵先生回国之后,参详了很多典籍,推断那处地方,应当是箕子旧陵!”

“什么?!”傅明珰不由得大惊失色:“此事当真?”

箕子是商末遗臣,名胥余,因封国在箕地,所以称箕子。

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时期的“三贤”,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其为“三仁”。

商纣王不听劝谏,于是微子离他而去;比干剖心而死;箕子则装疯卖傻,结果被囚禁了起来。

武王灭商,箕子不愿意周朝来释放他,于是前往朝鲜。

武王得知后,便将朝鲜封给了他。

武王向箕子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作了一篇《洪范》,向武王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

《洪范》,在大宋儒家的重要研读经典之一,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有专论。

哪怕王家不认箕子为自己的血脉祖先,但是作为高丽半岛的“文明初祖”,其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必将是震惊朝野的大事儿,既然发现,那就肯定得重建、立祠、祭祀,王运将皇子、大臣遣出开京,来西京主持典礼,就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这就给了王室很多可以操作的机会。

薛忠说道:“小邵先生的能为,娘娘应当不用怀疑才对。”

傅明珰点头,心中已经开始了计较和盘算。

薛忠说道:“箕子是华夏大贤,今在西京发现故陵,对大宋来说,也是大事儿。”

“官家说了,如果高丽同意,他将拨付三万贯襄助太保,给箕子造陵,立祠,赐义天法师禅杖两千,以壮法事。”

这就是明目张胆给王颙钱财,给义天武装了,而且理由非常的充分。

“至于其余的事情,以太保和娘娘之能,就无需借力了,不过事成之后……”

“司徒有何要求?”傅明珰已经做好了接受漫天要价的准备,这是分生死决胜败的关键,无论什么要求,她都决意先应允下来。

不料薛忠却摇头:“不是什么要求,而且也不是司徒的意思,却是官家的意思。”

“官家说,高丽与中华,气质相近,文华相通,本就应当是大宋着意扶持的藩属。”

“任何国家要兴盛,首先要重视的,是人才。”

“从远期来看,大宋要扶持高丽,首先是要帮助高丽选拔人才。如果高丽有意,大宋同意帮助高丽选拔士子,送他们参加大宋的科考,量才授官。”

“观政结束之后,这些人会回到高丽,扶助王室。”

傅明珰心中激荡,苏油给她争取到的利益实在是太丰厚了,果然是原来的风格,让人无法拒绝!

今后朝中官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