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安伟奇(2 / 2)

瞄准,就意味着摧毁,任何人类飞行器,无论是几倍音速或几十倍音速,在它面前都是近乎静止的,从它发射到击毁,飞行器近乎没有移动过。

大家可以想像,五千公里半径内,这种逆天高效的打击性能,足以防范任何远程州际核弹的饱和打击,也就是全世界合在一起发射的所有远程州际导弹。

这为中国树立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防长城,整个中国只要有四到八座防卫系统就足可以高枕无忧。

当然啦!还需要为它配套能观测五千公里半径的大型地面雷达站,好像是给它安上了一对千里眼,使它具备真正的实用性能。

第二种武器是装在反导卫星与飞行器上所用的小型高能集束微波炮,口径只有机炮大小,杀伤距离也很近,只有区区两百公里,当然,只要被它击中,所有飞行器也是一样被摧毁,就是飞行员也会被瞬间炭化。

但即便是这么小,它也需要巨大的能量,普通的飞机不能安装,必须研制一种能够自发电的航空引擎。

这就是第六代飞机的研发动机所在。

第六代飞机要具备两小时内打击全球任意一点的能力,就必须具备高超音速的巡航能力,速度达到六到十倍音速。

这证明六代飞机需要一种性能强悍的航空发动机,但目前所有的航空发动机都不具备发电的能力,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全部化作了推力。

为了安装高能集束微波炮,必须研制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从朱军领导的工具软件研究所,分离出来的机电研发团队。

朱军团队的前身是宋庆伟团队,他们曾经是研究智能安防系统的,后来又研究了智能工厂的技术。

所以朱军团队里面,不仅仅有软件工程师,还有电子工程师与机械工程师。

这两种工程师加上少量的软件工程师,就组成了一支专业的机电研究团队。

他们以前就是主要负责智能工厂的升级改进,同时还担负了芯片制造设备研发的部分工作。

他们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但这支团队出过两任总裁级领导,公司已经给足了褒奖,所以这支团队目前还是挂靠在华星机械工业集团之下,还没有专业的研究所,其负责人安伟奇也只是经理级别。

安伟奇是公司最早招进来的五名机电工程师之一,他在未进入公司之前,就有了丰富的机电行业工作经验,所以年纪比一般人要大上许多,他现年48岁,正是壮年时期,所以他也渴望能接到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以期立功升职。

时代不同了,公司如今有两万多名科研人员,还有两千多人的外来仿问研究团队,所以对立功升职的标准又有不同。

是提高了,而且提高了很多,普通的科研发明,只能获得少量的积分,要攒够积分,才能升职。

现在公司突然将研发新型航发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安伟奇是既激动也忐忑,激动是他终于有了立功升职的机会,忐忑是航发技术是人类科技最难的领域之一,又要有创新,其研发难度之高,就可以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