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发展(2 / 2)

的强项,存储芯片。

这个时间就是在半年前,在此以前,华昇微电子也好,华联微电子也好,都只能低端芯片。

还是那句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刘美娟不提早几年布局,就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要知道华联微电子的研发团队,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设计0.18微米制程工艺的芯片,而是这几年慢慢成长起来的,从低端到高端,他们的技术成长,受益于华昇微电子制程工艺的提高,因为每设计一款芯都要试制流片,否则你怎么知道你设计的芯片是可行的?

如果到国外,每次流片费用高达上亿,你还怎么成长?哪家企业也没有这么多的钱。

整个中国也只有华联微电子有这么便利的成长条件。

这三年的变化,当然远不止这一些,整个海豚科技由于大肆扩张,在两年前,就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制度改革。

海豚科技总部,成了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像原来的生产部,也改制成了华星机械工业集团,法人代表和集团总裁是孙涛。

华星机械工业集团,包含了两大块业务,第一是机械行业。

比如机床制造与研发,伺服电机等机电产品的制造与研发,还有最前沿的智能工厂的研发与设计定制业务。

没错,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研究,得益于材料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犹如十月怀胎一样,终于还是研发成功,正式商用了。

首先公司内部各大企业,就第一时间引进了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这使得海豚科技的科研人员与生产普工产生了进一步的严重两极分化差距。

海豚科技到目前起码有上万科研人员,但生产普工还没有超过两千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占人数最多的产品检测人员,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智能工厂的普及。

这种新型智能工厂,经过了几次技术改进,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是宋庆伟当初设想的简单自动化工厂,每一次产品调整,整个生产线都要大改,等于是一经设定,就只能生产一种单一的产品。

而且由于当时各项技术缺乏,生产线太呆板了,使得问题频出,不具备实用的价值。

第二代就进行了大跨步的改进,这得益于电子研究所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发明,还有刘美娟团队对光学技术的深度研究,研制出了一种比较先进的网络摄像头。

这种网络摄像头,当初是帮朱涛团队的智能安防系统专门研制的,哪知道却使得智能机械臂和智能输送车,具有了一双能识别环境和工序定位的眼睛。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先进传感器和一双明亮的眼睛,加上运动补偿程序,使得智能机械臂的加工精度得到了质的飞跃,而且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改换生产工艺,从而达到柔性生产线的功能。

也就是说,第二代智能工厂,已经能够轻松生产各种产品,从小到一个巴掌大的电子产品,到一件双开门大冰箱,都能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