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3 / 4)

,上前呼喊道:“三哥。”,“三叔。”。

李建方闻言,立马掀开窗帘探出头来,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背井离乡,迁徙千里,真的不容易,他一路上都心慌意乱,这会儿见到亲人,他这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一家人见面自然有一翻亲热,尤其是李树初,在京任职十余年,鲜有回乡,这会儿更是激动的一辆辆马车的探望过去,见了谁都亲热的不行了。

张斌见他们激动的样子,不由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蕲州李氏一族,终于来了,大明医药产业从此就要开始了!

一行人一路寒暄,一路向前,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建宁右卫,十余艘车轮舸早就在码头等候,只等李家人登上船,便开足马力,直奔建宁城,至于后面的行李家什自有人给他们装上船送过去。

此时,建宁城李府,一个面容华贵却又衣着朴素的中年妇人正指挥着总督大人为府中招来的家丁丫鬟准备晚宴,她正是都梁王之后,朱翊镞之女,朱宜人。

这宜人并非其名,而是五品诰命夫人之封号,所谓出嫁随夫,古代女子一般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出嫁后便冠以夫家之姓称之,这朱宜人虽是皇室贵胄,却毫无王公贵族奢靡之风,自从嫁与李树初之后,尽心孝敬,勤劳朴素,与贫寒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像她这样的贤妻良媳,在王公贵族后代中,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蕲州名士卢綋在为其撰写墓志铭时,不断称赞朱宜人“颖慧”“纯孝”“柔顺”“勤朴”,通篇皆为溢美之词,此种墓志铭在历史上也颇为罕见。

朱宜人这边才将晚宴准备妥当,张斌与李建木、李树初一行已经将蕲州李氏一家人接到府中,张斌见朱宜人对李氏族人恭顺异常,还以为她只是李树初的普通妻室,却不曾想,这位正是成祖朱棣之后,天启与崇祯正正的堂姑母。

他只能感叹,若皇室一族都如朱宜人这般勤劳朴素,又怎会惹得天怒人怨,不可收拾呢!

李府举办隆重的晚宴,庆贺乔迁之喜,福广总督亲自主持,建宁府甚至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但凡知道消息的官员纷纷到贺,至此,蕲州李氏,药圣李时珍后人正式移居建宁府。

第二天一早,张斌便召集李氏一族掌舵之人,李建方、李建木、李树初、李树本共同议事,此时,建方、建木已老、李树初又是朝廷官员,唯独李树本正值壮年,又长的一表人才,正是出头露面最合适的人选,张斌和他们一合计,便正式任命李树本为东盛堂建宁制药的大掌柜,代表李氏一族,掌握东盛堂百分之一的股份。

紧接着便是商议研制药丸、药散事宜,李氏家传之腰疼丸、补肾丸、十全大补丸自不必说,就连延年益寿和助兴的药散也被分别定名为益寿丸、龙虎丹,以蜂蜜黏合为药丸,准备批量生产。

当然,这些都是富贵之药,专门给有钱人家用的,平民之药也不可少,众人一合计,也定下了不少,比如专治风寒感冒的风寒散,专门驱热散毒的解毒丸,专治各种炎症的消炎散等等。

各种药丸药散定下来,接着就是原料采购了,第一批做多少这是个问题,如果放开了做,各种药丸药散最少要做上万份,因为东盛堂分号遍及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有东瀛、朝鲜、南洋、琉球等都是不小的市场。

不说别的,光说大明两京十三省,州府足有上百,县城足有上千,就算做上万份,分下来,一个县城连十份都不到,这个数量并不多,但是,一计算成本,那真是吓死个人,初步定下来的十余中药丸和药散,如果全部做一万份,一千万两都打不住!

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富贵之药成本高昂,平民用药全部做一万份也不到一百万两。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后世有很多营销范例,张斌直接选取了两种,一种是创品牌,一种是饥饿营销。

平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