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 大结局(上)(2 / 3)

宗明天下 七帅 459 字 2020-05-27

面对如此诱惑,朱恒实当然竭尽全力为文垣谋划。

另一个卷入此事的原大明番国宗室同样十分高兴地参与起来。今年四十五岁的黎元澄此时为总参谋部左侍郎,负责谋划在必要时候出兵日本的作战方案。他或许是本着自己的国家完蛋了,也不让别的番国好过的想法,殚精竭虑思量同日本作战的方案,而且随时根据日本本土的变动进行修改。

经过十年的谋划,终于让文垣等到了机会。建业三十年,足利义持病逝。他去世前自己的儿子已经死去三年,因此在他重病后急需定下继承人;但足利义持不知为何,拒绝指定继承人。群臣经过商议,决定在石清水八幡宫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新任将军。义持死亡后,由他的四个弟弟梶井义承、大觉寺义昭、虎山永隆和义圆在石清水八幡宫抽签。群臣认为抽签代表了神的旨意,是最公正的方式。最后抽出来的人选是义圆。

但义圆若是继承大将军之位,违背了日本的许多规矩,因此有很多人反对。日本的局势很不稳定。

历史上,义圆先后两次改名,而且一年多后才正式加封征夷大将军,日本的局势才稳定下来。但这个时空,文垣不会给他局势稳定下来的机会,利用横滨的永安王朱孟炯笼络过来的关东大名,以及第四代镰仓公方足利持氏,成功推翻幕府,罢黜了义圆。

但文垣又有意削弱足利持氏的权威,让日本始终不能安定。过了几年,他认为时机完全成熟了,让朱恒实恢复南朝皇子身份,命关东的大名拥戴原恒实亲王。又经过一场战争后,足利持氏兵败自杀,恒实成为日本的统治者。

但他夺取日本政权后没过几个月就病逝了,长子则在之前的战争中阵亡。所以恒实年仅十六岁的长孙睦仁继承了他的位置。睦仁从小在大明长大,深受大明儒家教诲,认为大明这样强大,完全向大明臣服是理所应当,也是对日本做好的做法。睦仁彻底废除天皇,自任国王,改革日本的制度,向大明靠拢。不过日本的传统势力很强,他一时半会儿还不可能将日本变得与大明一样。

但这也足以让允熥与文垣十分欣喜了。只要开始改革就是好事;至于进展缓慢,这没什么。对待日本,文垣会有对待南洋的耐心,用三代人的时间彻底消化。

所有参与改造日本的文臣武将也都得到奖赏。其中,黎元澄受封子爵,加从一品太子太保,后来又担任大都督府都督同知,位极人臣。而且他死后被追封伯爵、正一品太保,允熥还下旨允许其子这一代不降等袭爵。

黎元澄得到的待遇,大大降低了大明将南洋的番国变成藩国的阻力。黎元澄身为前安南国皇子,国灭不得不归降大明后,大明竟然对他一视同仁,让他位极人臣,还混入了勋贵,这让绝大多数南洋番国的国君在面对大明命令其归顺或让位的圣旨时都选择接受,加快了平定南洋的速度。

在成功改造日本的同时,昀芷的对蒙策略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如她多年前在天津市舶司同允熥说的那样,一边积极整军备战,对任何敢于进犯宣府镇的蒙古人,哪怕仅仅是想来抢一个铁锅的,也严厉对待;但同时,又鼓励宣府镇与北平府的工匠转向毛纺织业等与蒙古人相关的行业,设立几家几户的小工场,与蒙古人做买卖。当然,昀芷也没有忘了促进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传播。经向允熥申请,昀芷实际上成为大明的‘对蒙事物全权大臣’,除了不能指挥宣府镇、北平府之外的军队,一切与蒙古人有关的事情都归她管。

昀芷积极与蒙古草原的喇嘛联系,出钱出建材修建寺庙,甚至为了合理资助修建寺庙,还‘信了’藏传佛教。经过昀芷和她的继任者两代人的努力,成功让草原上的绝大多数部族都信了藏传佛教,也不再与大明作对,羊毛等买卖也完全稳定下来。又过了几十年,在蒙古草原上修建起了库伦城,从宣府修了一条铁路连接库伦,标志着蒙古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