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现(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325 字 2020-09-20

王安石的松山州已经非常接近与大宋了,这里是整个中京道最先安定下来的地方,也是最先恢复生产劳动的地方。

城池的修缮和道路建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为王安石采用了多劳多得的制度。

赵祯从奏疏上看到了蔡伯俙的奏报,王安石每日亲自赶往州城各地查看进程,稍有不满的地方便会亲自列出改进之地,并要求以他的方式进行改变,甚至不允许官吏擅自改动他定下的条例。

这个家伙固执的认为,只要按照他的方法执行,效率就一定提升,松山州就一定会繁荣起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松山州的民生恢复很快,流民也在极具减少,甚至连乞丐都被招募作为劳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按道理来说这里的百姓对王安石应该感激不尽才是,即便是送上万民伞也不过分。

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做了这么多却使得民间怨声载道,对他的强硬和固执早已是满腹怨言。

蔡伯俙对此也是详尽的写在了奏疏之中,赵祯知晓王安石的为人,也只有他能如此毫无顾忌的用上最强硬的手段,别的中京道官员哪个不是春风化雨般的柔和,为的是给这些辽朝人融入大宋留下更好的感觉。

在大宋,官员治下对待百姓永远都是那么的斯文,即便是要耍手段,也要斯斯文文的耍手段,因为对待这些百姓强硬只是欺负弱者,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反倒是对他们好,给他们留下亲民爱民的印象更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中京道任何一个州府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发动百姓和劳役,让他们修路,公路运输已经成为大宋的主要运输手段,而修路所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随处可见。

只要有足够的石灰石,便能生产出大量的水泥,这一点即便是辽人也知道,但之所以没有如大宋那般规模的公路出现,实在是因为辽朝造不起………

辽朝地域广阔,且多是草原,这样的距离单单是修路的补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和粮食,接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些路是用来走的,走的人越多摊销成本越低,走的人越少,成本越高!

以辽朝的人口和运输量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中京道不同,这里被大宋拿下之后,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移民出现,商贾也会来到这里,带来日常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同时还有大量的茶叶,成衣,铁器等等。

朝廷对中京道的援助也要通过公路送达,于是这些公路就成为中京道各州府的生命线,而王安石这个狡猾的“狐狸”抓住了这个机会,松山州之所以叫松山州乃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松山!

松山上有着大量的石灰石可供开采,他便腆着脸,死缠烂打的从刘振的武烈军中要来的火药弹以及使用火药弹的军士,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获得大宋的火器,即便是他王安石作保都没用,必须要有军士陪同,一颗也不能少。

有了火药弹,有了劳力,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大量的石灰石被炸开成小块,运送到山下的工厂之中统一粉碎煅烧最后变成铺路的水泥,这项工程一下解决了松山州百姓的安置问题。

百姓们服役之总是有期限的,一旦城防建设之类的结束了,也就没有什么活可干,要么是重操旧业的种植庄稼,要么是继续放牧为生,数万人口总不能闲置下来。

于是王安石后把这些人安置在了工厂,创建了大宋最大的水泥生产线,这里的水泥将要给整个中京道的所有州府,为此,王安石几乎把成本压到了最低以增加松山州水泥的竞争力!

水泥致富成为松山州的首选,工钱还不低,而且工厂还包吃喝,这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辽朝百姓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消息传出,整个中京道的官员从上倒下的嫉妒王安石最先想到这个点子,其他的州府要不就是人口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