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074 字 2020-09-24

事实上和范仲淹一样想法先进的人不止他一个,大宋有很多人现在的想法都变得开明起开,随着格物学的不断发展,大宋百姓的求知欲也开始增加。

这就是一种学术氛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思想中的东西,原本的百姓需要整日的养家糊口,即便如此依旧有大量的人群挣扎在温饱线下。

而随着大宋的国力强盛,商业繁荣,工厂林立,商号众多,寻常百姓几乎都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生活,即便是无法和后世比拟,但相比之前的时代却要好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开始变得理性,因为他们知道钱是怎么赚来的,有了钱和稳定的生活后,人们总是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

求知是可贵的,同时也是可怕的,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个时代便已经被奉为金科玉律,民智的开启也意味着时代的改变。

连寻常百姓都是如此,朝中生活稳定的“高收入”官员们便更加思想开放。

这其中便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范仲淹所担忧的,他担心人的思想过于解放,担心朝廷的统治会出现问题。

于是这位大宋的宰执相公向赵祯请教了一个官员政权与皇权之间的问题:“官家,若是您传位太子之后,大宋便是两位国君,依照官家的谋划,这样一来可避免国朝动荡,亦可在官家有生之年把太子变成一位合格的君王,可如此一来,是否会让人猜想,国朝不仅仅可以有两位帝王…………”

赵祯被范仲淹的话问的一呆,自己为了大宋而打造了二元政治但同时也打破了人的思维桎梏,两位君主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既然如此可否会出现三个君主,甚至更多的猜想?

君权神授这个问题是汉家王朝延续千百年所打造的统一标准,而现在自己正在慢慢打破这个标准,这个汉家王朝维系千百年的标准。

“朕还是那个意思,两位国君并不会对大宋产生多大影响,百姓们的生活也不会改变,现在的大宋可不是赵国,国泰民安之下,即便是有所思虑也是正常的,总不能因噎废食。”

范仲淹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礼法问题,但在赵祯看来却是一个政治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二元政治的好与不好,皆需要时间去论证,而是不是靠着凭空猜测。

但有一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大宋的后继之君该怎么办?若是有一天大宋成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霸主,完全没有敌手的时候,二元政治的意义何在?

单纯的把太子送上皇位进行教育?还是为了避免天家的子嗣争夺皇位而出现骨肉相残?

若是太子威望足够高,若是太上皇不够贤明,会不会出现天下支持皇帝而厌弃太上皇的事情发生,到时候又该如何?

随着范仲淹的话,赵祯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但现在的赵祯也没有准确的答案,这是一个未知数。

看着范仲淹期待答案的脸,赵祯苦笑道:“朕没有办法为你解惑,大宋和历朝历代都不相同,不光商贾繁荣,国力强大,更是民智大盛。这些从何而来?”

赵祯的话把范仲淹给问住了,皱眉思索一会后,震惊的开口道:“官家的意思是这些都是从民智初开之中得来的?!”

啪!

赵祯猛然拍了一下巴掌激动的说道:“正是如此,朕之前也在寻找答案,但没有收获的,直到有一天朕在南门大街的脚店之中发现,大宋的百姓畅谈国事,还在讨论格物,科举,朕这才知道,原来民智初开之后,国力强盛乃是必然!是朕缔造了大宋的初开民智的环境,同样也是民智初开后缔造了大宋的强盛!”

赵祯的话让范仲淹吃了一惊,但随即想想却便是这个道理。

官家的许多举措让大宋国内安定,百姓衣食无忧,而这也促使大宋的文教变得不同以往。

还有便是科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