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枭雄(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4614 字 2020-03-26

赵祯最擅长的便是在历史中总结教训,以史为镜似乎是华夏民族的一种本能。狂沙

大宋立国之初的种种制度就是这么来的,当然那些制度也只适合当时的大宋而已。

“史海拾贝”让赵祯从中获益良多,比如眼下的恒逻斯之战,历史上并非是没有,唐帝国与阿巴斯王朝的就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过一次交锋。

那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国争端。虽是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

当时的两大帝国和现在一样,都处于急速扩张的鼎盛时期,就像现在的塞尔柱王朝和赵宋王朝。

双方都在夺中亚的控制权,最终阿巴斯王朝获胜。而战后,唐王朝停止了向西扩张的步伐,而阿巴斯王朝也就此收手,双方保持了战前的态势,结局却令人疑惑不解。

为何双方在达成目标之前同时收手?

战争的起因和现在的大宋王朝差不多,当时的唐帝国也是处于扩张时代,同时也需要丝绸之路的统治。当时的唐王朝,国内安居乐业,一片歌舞升平。

唐玄宗越来越醉心于征服他国,炫耀武力,于是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九大节度使,专门用于对外扩张。

安西和北庭成为两大战区,部署了总共两万四千人的军队。

相对于其他节度使,他们的军队数量非常稀少,但却是大唐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百战精兵。先后有多位名将统领,震慑住了西域诸国,西域作为当时大唐重要的通商地区,唐朝统治阶级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于是天宝九年八月,高仙芝以石国国王“无番臣礼”为由出兵征讨石国,把石国劫掠一空,掳走丁壮,把石国国王押至长安斩杀,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阿巴斯王朝求救。

高仙芝为防止陷入被动,于天宝十年七月,发动远征“将番,汉七万余众击大食”,但事实上安西都护府的汉军人数总共不过两万余人,就算再加上拔汗那,葛逻禄等部番兵,也无法凑出7万余众,唐王朝最终只能凑出大约三万余人参战。

面对拥有对于恒罗斯城近在咫尺的兵源地呼罗珊的阿巴斯军队,唐军的兵力劣势是很明显的,而高仙芝发动的远征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行为。

另一方面,阿巴斯王朝在经历了倭马亚王朝后,国力达到了顶峰,占领了整个中东、非洲北部,成为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审视周边,只有两河流域之外的中亚地区,依然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阿巴斯王朝也陷入醉心于传播文化,而眼看着这一地区信奋佛教,因此,阿巴斯王朝决心征服这一地区。

于是两驾高速行驶的马车就在这一高度相似的虚荣心驱使下碰撞在了一起。

唐朝在整个西域只有两万四千汉人军队,为了此役,集中了两万人参战,由此可见唐王朝的志在必得。主将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均为历经战事、经验丰富的优秀将领。

唐朝军队以步骑混合组成,但因为唐朝对于骑兵和战马的重视,在国内大兴马政,因此,所有的步兵都有战马可用,直到到达战场才下马步战,战斗力惊人。

阿巴斯方面主将是呼罗珊总督阿布.,兵力则组成杂多,包括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精锐骑兵,两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兵力约十万余人,总兵力十五万左右。

这场战争在兵力方面阿巴斯王朝占尽了优势,可谓是数十倍于唐军,并且是主场作战!

但唐帝国的军队并不逊色,握有百战雄兵的高仙芝棋行险招,选择了和阿巴斯人正面硬刚。

当时唐军的无论是在军械还是士兵素质方便甩阿巴斯王朝的杂牌军十几条街…………

但造化弄人,原本有机会获胜的唐军却输的干干净净。

只不过输掉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因为盟军的叛变。

当大唐远征军和数目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