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谁不知道(1 / 2)

六月,户部整理出弘治十四年各布政司的税收情况。

在这以前,浙江布政司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富庶之地,国库每年至少有五成的税银来自于此。

太子故意打压江南豪商,扶持小商家发展,浙江的税收虽不如前几年,可也没少太多。但上交税款最多的,已经不是浙江,而是山西。

曾经的山西布政司,虽然靠近京师,整个省的税收加起来,也抵不过浙江苏州府。又因为太原、大同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朝廷没少给贴补。

“启奏陛下,山西缴纳税银984577两,其中大同一地纳税65万多两。太子在大同实施的商税改革初见成效。”秦纮温温吞吞地汇报。

左都御史戴珊沉声问:“本宫记得大同的商税高达十取一。在高税收下,当地的商户没有逃离吗?”

“看戴大人这话说的。税收的制定不是为了抢银子,而是为了规范商业行为,保证商业良性循环。大同收的到65万税银,九成是商税。大同商税高,自然就有对商人的扶持政策。”秦纮不紧不慢地说,“如购买原材料可相应抵消税款,取消商人其余杂税。”

工部尚书曾鉴冷笑:“秦大人,太子弄出来的《大明皇家日报》很多消息都会刊登。您无须避重就轻。在大同落户的商家享受西厂八折物流费,免去一路上的车马税。”

“可不是嘛!西厂在山西修建了数不清的道路,通往草原、河套、大宁城、陕西、河南、京师等地的水泥路,都修成了八车道!大同商人利用运输便利,从密云进购京布卖往草原,明摆着比其他地区的商人多省下一笔运费。”阳武侯薛伦吐槽。

薛家的商队管事没少找他哭诉。

新宁伯谭祐大笑:“薛侯爷没看昨天的报纸吧?有人建议放开兰州、大同关隘,允许外族短暂逗留。如果朝廷允许,大同商人只要把密云买的京布放店里,连草原都不要去。”

无数双羡慕妒忌恨的目光射向秦纮。

秦纮一一瞪过去:“有本事找太子殿下说去。前几日太子打电话,和老夫谈了一宿。此次宁夏战役榆林镇损失惨重。可榆林镇除了矿藏无法发展其他行业。”

“太子决定让榆林和大同产业对接,榆林镇用官府、卫所两个身份入股大同炼钢厂,榆林炼钢需要的煤矿。大同进一步扩大钢铁加工作坊,分三成的利给榆林。榆林镇用赚得的银子抚育死难官兵的家人。”

“榆林什么时候有煤矿了?”薛伦瞪大眼睛,“有煤矿了对外卖,还需要和大同合作吗?”

“煤矿是内行厂采矿冶金院发现的。卖煤赚的,哪有卖钢材、铁器赚的多!榆林军击败鞑靼有生力量,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太子怎么会亏待榆林!”秦纮淡淡地道。

盐和铁都是朝廷专营。神奇的大明朝廷握有专营的名义,在实际生活中,私盐比官盐多,民间的炼铁厂比官府多。

铁的利润比贩盐高很多,但炼铁需要技术。炼钢厂不是买通几个权贵能够建立的。在钢铁业,都不用朱寿费心思整顿,凡事都由掌握炼铁、炼钢知识最多的内行厂说了算。

刑部尚书闵珪红了眼:“太子也太偏心北方了。”

官员们避开商税,谈到了其它。看来朝臣们并没有对提高商税一事达成统一。弘治帝皱了皱眉头,朝周经使了个眼色,商税的事慢慢来。

身为山西人的周经立马转移话题:“太子殿下挂在口中的‘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才是山西崛起的真正原因,四通八达的道路,给勤劳勇敢的山西百姓无数的机会。”

“周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闵珪好似刚刚醒悟一般。

不过事实也是如此。西厂像只不断吐丝的蜘蛛,从没有停止修路工程。畅通无阻的道路让贫困的北方焕发了生机。缺粮了,通过道路运进粮食。瓜果成熟了,通过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