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汤若望(2 / 3)

跃马大明 纸花船 8318 字 2022-01-08

一笑:“侯爷,事情就是这么个道理,之所以会产生误会,肯定是交流不畅。您看,大家把话说开了,不也就没事了吗?”

朱国弼深以为意的点头:“徐爷,就是这么个理儿啊。您放心,这件事,本候马上给天子递折子,一定要把这事情说清楚。”

不远处,吴襄早已经在后面瞄着多时了。

看着徐长青三言两语便是唬住了朱国弼,又轻而易举的收拾掉了徐胜元、陈公子一众人,吴襄一直悬在嗓子眼上的心也放回到肚子里。

他刚才是真怕徐长青冲动,对这帮爷们动了手,那,就算是徐长青的功绩,也真不好收场了。

但此时,看徐长青轻描淡写便是解决了这上千人的冲突,吴襄看徐长青不由愈发的满意。

这个年轻人,拿得起放得下,能上能下,绝非池中物啊。

另一边,吴三妹也放松下来,娇嫩的嘴角边挂起了骄傲的笑容。

她早就知道,她的徐大哥,肯定不会被这帮人吓倒,必将无往而不利,而眼前,她的徐大哥果然没有让她失望,连带着顾横波和寇白门进门的不妥帖都是被冲散了不少。

……

打发了朱国弼一众人,这场酒宴也没了滋味。

大堂内,徐长青正在陪吴襄喝茶。

究竟是老油条,吴襄并没有抓着朱国弼他们的事情不放,而是笑着与徐长青聊起了辽东的战事。

对此,翁婿二人显然有着数不尽的话说。

说到宁远的红衣大炮,徐长青忽然一个机灵,笑道:“岳父大人,听闻,咱们京里的钦天监有位洋和尚,对火炮很了解?”

“洋和尚?”

吴襄一愣,转瞬也想起来是谁,笑道:“贤婿,你是说那个汤,汤什么来着?对了,汤若望!”

徐长青心中顿时大喜,他刚才也就是随口一说,并不是真的确定汤若望是不是在京里,更是不是在大明。

后世,很多人对汤若望这个名字,都是通过金大的《鹿鼎记》而得知,是小麻子的‘汤玛法’。

实际上,汤若望早在二十一年前就来到了大明,并且,还帮大明铸造过红衣大炮,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认可,并没有真正融入大明的主流社会。

直到后来康小麻的时代,他这才有了绽放光芒的机会,但也仅此而已。

“对,岳父大人,就是这位洋和尚!听说,此人对火炮很有见地,小婿想跟他聊一聊。岳父大人,您感觉,小婿能不能把他从京城带走?”

吴襄好歹也在京城混了好几年了,肯定比徐长青这个‘白丁’要有门路的多,此时有这种人脉,徐长青又岂能不用?

吴襄眉头微皱,并没有着急表态。

说实话,他对这些洋鬼子是真不感冒。

纵然知道洋鬼子的火炮技术犀利,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大明能用他们的火炮那是他们的荣幸。

这也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强大底蕴。

堂堂大明,天朝上国,岂是这些金发碧眼的番鬼可以相提并论?

但徐长青说话了,而且很重视的模样,吴襄也不得不好好思虑,尤其是,对徐长青脑子的灵活,他也有点佩服了。

“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倒也简单。关键还是要看这汤若望本人的态度。”

吴襄说着,开始把他知道的更详细的消息对徐长青叙说。

汤若望什么时候来的大明,吴襄也说不好,真正知道这个人,还是在十几年前,汤若望写了一本叫做《远镜说》的书,广为刊印。

而这本书,正是大明真正引进‘千里镜’的开端,也是这个新兴事物的理论核心基础。

正是因为汤若望,千里镜才逐渐在大明流传开来。

不过,这也只是小打小闹,并没有人真正愿意为此来买单,没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