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2 / 3)

更能把关内关外的鞑子做一个很好地切割!

郑芝龙瞄准这地儿已经多时了,但他先前在津门和登莱布下棋子,那总是要这两地儿安稳了,才能有余力经营他处不是?

“既然如此,曰都(郑芝鹏字)啊,那我就启程了。”郑鸿逵一语说罢,头也不回的去了。只留下背后郑芝鹏满是羡慕的眼神。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就是不一样。郑鸿逵先是有坐镇闽地、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兵甲等方面的功绩,这就能比一比萧何的功劳了。虽然郑鸿逵面临的局面比之萧何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而现在一领兵呢,那就是三万人,战船百艘,辅船百艘,浩浩荡荡。

第一仗打山海关,还是玩突袭,甚至都是趁虚而入。

这样的战事要还能打败,郑鸿逵真就连一头猪都不如了。

眨眼几天的功夫就已经过去,满清在收到津门情报的同时,更接到了郑芝龙在济宁汇集漕船的消息。虽然觉得很荒诞,但图赖、图尔格等还是提出了要防备郑芝龙顺着运河北上的可能。

偏偏紧随其后就是郑鸿逵率海陆大军杀抵津门的消息。

郑芝龙要也率军北去,连上郑鸿逵带来的人马,还有津门本来的兵马,那可真不能小觑。

如果阿济格的马军依旧留在中原,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屯留在关外,郑芝龙率军直捣燕京而来,那就燕京的兵马言,还真的很难抵挡住。

可是现在就要抽调阿济格以及关外的兵马吗?那是不是有些儿戏?

当自身兵马的战斗力在战场上占不到优势后,满清现在也体会到了当初朱明的难受了。

每每与人数远不及自己的敌人作战,都要保持着对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如此才敢上前厮杀,这还真是六月的债还的快啊。

现在也轮到鞑子们来患得患失了。

“关外乃我等祖地,朝廷南迁,那千里之地本就已经空虚,若再抽调兵力,郑军再来乘船骚扰,礼亲王如何招架得住?”

“关外十里(地)之盈,不及关内一里之利。何去何从,一目了然!”

“大清入关已有数年,难不成还有人向着打捞一笔就返回关外饮风喝雪?”

燕京城内一次次的商议,商议来商议去,多尔衮也拿不出确切的法子来。所以,等到郑鸿逵引着水陆军杀到山海关外的时候,阿济格的大军还在开封,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在关外。

多尔衮等错有错着,反而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战争胜负的基石是双方的真实实力,就山海关这一亩三分地里,满清连八旗带绿旗兵,拢共也就五千人。关口的火炮也多有被拖走,他们如何会是三万郑军陆师的对手?

“派人转告施富,让夹板船上前。给我把宁海城的大炮给抹平了。”

郑鸿逵很霸道的带领船只直行到了宁海城外,宁海城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老龙头所在。是山海关最东面靠海的一座小城。

规模浩大的山海关,名是一关,实则却有前后左右七城之多。从东面的渤海湾直达西面的角山,依山襟海,以长城为主线,以关城为中心,包括诸多卫城、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群。

宁海城往西就是南翼城,再往西是四方形的山海关关城,关城南北各有东西罗城,你完全可以把后者看做是山海关关城的外城。城北还有威远城,一个不大的堡垒,立在欢喜岭上。

在宁海城与南翼城之间还有哨城两座。

所谓哨城,就是指城外的独立小堡垒。

而山海关的关城再往西就是北翼城和角山关,乃至更朝西去的玉道关、滥水关,郑鸿逵都不在意的。

因为他没必要在意那些个。他有不准备分兵去夺那些地方,他只要把关城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