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汉才子(1 / 2)

五代游龙 火影判官 4300 字 2019-11-02

状元李翊的身世就足够让李翊吃惊的了。

在这部分记忆中了解到,他的曾祖父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就是那个朋党之争的主角之一。

而他的父亲李殷衡在大唐灭亡后,流落到了岭南,目前已是南汉国的当朝礼部尚书了。

而这位状元李翊,大概是继承了祖辈优良的基因,从小就博闻强记、聪敏好学,七岁时就能熟读经史子集并出口能诵。

因此深得朝野士大夫的不吝赞誉,人们将他称之为‘不世出的神童’。

因此南汉开国皇帝刘岩也非常喜爱他,在他七岁时就把他召入宫中陪诸王子读书,待他犹如亲子一般。

有时候刘岩当着诸大臣的面说些‘恨不能为吾子耳’的话,甚至有将他收为义子的想法。

不过已经有了十几个儿子的刘岩,他的这种一时兴起的想法理所当然的受到大臣们的反对,最后也只好作罢。

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小小的李翊在南汉已是多么的受欢迎了。

南汉大有三年,十八岁的李翊参加进士科考试,不负众望的一举得中状元,使得刘岩自此更加喜爱他,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不断的迁升他的官职。

去年秋天的时候,二十二岁的李翊就已经是正五品的御史台首席京察御史了。

本来,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最年轻的当朝宰相应该也是非他莫属了。

可是当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按照南汉的定例,每年年交岁末的时候,各部都会对各级官员进行岁末考评,御史台也要对各地的钱粮、刑狱、民讼等进行抽查稽核。

作为首席京察御史的李翊在对处在京畿地的端州进行查考时,发现了一桩惊人的钱粮亏空大案。

端州官仓里的粮食有数万石已经不翼而飞,而且官库里的四万两细锭纹银也全部被人换上了含铅粗银。

这么大的亏空使得年轻的李翊非常震惊,在火速上报朝廷的同时,立即着手进行调查。

然而调查活动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端州的司库参军赵成业在严刑拷打下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即端州通判连承信在半个月前曾经秘密的进入过库房,而且同时带来了四辆空载的马车。

由于通判是仅次于刺史的一州最高行政长官,所以当时的官库领班杨三川就没有进行仔细盘查。

事后几天杨三川和当时值班的十几名守卫也突然失踪了。

得到这条重要线索,李翊不敢怠慢,迅速将连承信抓入大牢,并在其城外私宅中起获了一万多两细锭官银。

虽然连承信矢口否认,但也改变不了人赃俱获的事实,这件惊天大案好像已经顺利的结案了。

在轻松破获如此大案的同时,细心的李翊在反思后却发现了此案中的许多破绽。

首先,通过民间走访了解到,连承信这个人的口碑非常好,在端州百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此人一贯爱民如子、体恤民情,他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拿出自己的薪资接济贫苦的百姓。

虽然住在官署里,但是他家里却是非常的简朴,而且私人财产只有四间乡下草舍和一些简单的家具什物,家中摆设甚至不如普通的低级官员。

而且他自从妻子死后也没有续铉,其唯一的一个儿子从小就不在家里生活,只有一名老仆人在负责他的生活起居。这样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官员怎么会贪污呢?

其次,连承信乃是前朝的进士出身,本身就是饱读诗书之人,智商就算再差也不会把偷换出来的赃银埋在自己的私宅里,而且还赶在即将进行岁末稽核的关键时刻。

除非他有充分的自信不会查到他的头上,但是作为当事主官的他又怎么能逃脱了干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