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兰花花(1 / 2)

周晓白和罗芸去探望

“老汉,那边就是石川村了吗?”钟跃民指着沟对面的村落道。

“是哩,还有十来里地就到了。”

郑桐哀叹:“不就在沟对面吗,怎么还有十来里地啊?”

“这沟你看着近,可是想要到那边可要绕好远的路才行。”杜老汉笑道。

钟跃民道:“这是可能就是陕北这边信天游出现的原因,人隔着沟想要说话可不容易,唱着可能就又清楚又省力气了。”

“你们城里娃也知道信天游哩!”杜老汉高兴道。

“我爸爸在陕北待过,我经常听他哼,可惜我不会唱。”

“羊肚肚手巾哟,

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容易,

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山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话话,

就招一招手

······”

“哈哈,真形象,隔着沟可不就只能招一招手嘛!”郑桐乐道。

“这就是信天游啊,真好听,再唱一个吧。”蒋碧云感叹道。

钟跃民也有些着迷,在黄土地上听信天游,他感到自己的血脉和这大地是相连的,和以前听流行乐完全不同的体验。

其他知青也央求道:“老汉,再唱一个吧。”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

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

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

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

“爷,你带bj的知青回来咧?”一个剃着锅盖头的小孩从村口远远迎上来。

“回来了,叫哥叫姐。”杜老汉又对着大家道:“这是额孙子,憨娃。”

憨娃怯怯地望着知青们,懦懦的半天张不开嘴。

杜老汉一巴掌拍在憨娃后脑勺上,“瓜怂!”

钟跃民把憨娃拉过来,笑着问道:“你就是憨娃,今天多大年纪了?”

憨娃扳着手指头,盘算半天:“五岁半了。”

“还真不错,那你知道自己名字吗?”

“憨娃。”

“你大名叫什么?”

憨娃疑惑不解地看着自己爷爷,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另一个大名。

杜老汉答道:“乡下娃,随便起个名字好养活就行了,用不上大名。”

“那憨娃上学,也要起个学名啊,总不能一直叫憨娃吧?”钟跃民问道。

“上啥学,村里学校已经好些年没开了,憨娃能数的清样就中。”杜老汉不以为然道。

王虹问疑惑道:“为啥村里学校不开了?”

“年年旱灾,粮食收不上,养不起老师。”杜老汉轻轻道。

说着,大车就进了村,石川村家家都是窑洞,都是在土坡上挖的。

村里的老乡们也都站在打谷场上,好奇地打量着bj来的知青们。

钟跃民和郑桐在石川村落户的时候,周晓白和罗芸也入伍了,正在新兵连训练。

她们俩都是部队大院儿里面长大,对军队的这一套很熟悉,也很快就能适应。

特别是周晓白训练尤其认真,经常受到表扬。然而她的心情却一直很糟糕,休息的时候经常发呆。

“还在惦记着那个钟跃民呐!”罗芸冷不丁地从背后出现。

“吓死我了!你怎么这么坏啊!”

罗芸委屈道:“我还不是关心你嘛,那个钟跃民到底有什么好的,值得你天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