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盟誓(2 / 3)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7184 字 2022-01-08

范听话。

杨复光徐徐道:“咱家在汴州的故交,刚刚给我来了信,说是平卢节度使,率领十万大军,已经顺济水而下,不日就会抵达汴州。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到了。”

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周岌浑身一震。

这可是个重磅炸弹,在中原局势胶着的时候,十万大军从天而降,可想而知,会对局势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说不好就会造成鲢鱼效应。

当然,周岌不知道鲢鱼效应,但这不妨碍他理解局势,他震惊道:“平卢节度使,安王殿下?”

杨复光露出微笑,愈发有了把握:“不错,正是扳倒韦保衡和刘行深的安王殿下!”

“安王殿下竟然带了十万兵马,还不日就会到汴州?怎么如此突然?他......殿下竟然有十万兵马?”周岌惊诧不已,他的意外是有道理的,寻常藩镇哪有十万兵马,万就算不错了。

也只有戍卫边关的边军藩镇,兵马才会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十万太多,而平卢地处无战之地,向来只有三万兵马左右,眼下怎会扩军如此之多?能带出来十万兵马,那么平卢军少说也有十几万!

周岌震惊意外之余,还有惊喜之色,这正是杨复光需要的,所以他毫不吝啬开始夸奖李晔,为李晔造势:“安王殿下出镇平卢,可是奉的陛下亲笔敕令,为的就是备战乱军。虽然乱军没有去平卢,占据那块风水宝地,但安王殿下的职责却是不会因此而消失。有朝廷源源不断的兵甲、物资支持,以安王殿下卓越的才能,三年扩军十万,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周岌冷静下来,沉声道:“监军说的不错,安王殿下可是老安王之后,虎父无犬子,才能怎会差了?他及冠那年,可是连韦保衡和刘行深都能斗倒,平卢无战之地,他有备而去,三年积累,如今坐拥十万大军,的确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周岌言语之中充满佩服。

这就是声望的作用了,如果李晔当初没有扳倒韦保衡、刘行深,赢得天下人的赞誉与敬佩,周岌现在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李晔可以提兵十万勤王的。

杨复光见火候到了,不再迟疑,忽然离座下拜,悲声痛呼:“大丈夫感恩图报,忠肝义胆,上报家国,下恤黎民!朝廷待廉使不薄,现在国家有难,廉使乃栋梁之材,本该为国建功,绞杀乱贼,名垂青史,怎甘背叛朝廷,为贼寇所驱使?落得千古骂名?!”

杨复光一番慷慨陈词,已是泪流满面,但他眼神坚决,腰板也挺得笔直,让人毫不怀疑,眼前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也会一往无前。

周岌立即大受感动,连忙拜在杨复光面前,也痛哭流涕:“国家艰难,天子西奔,黎民受苦,本使心如刀割,恨不能与乱贼同归于尽。只是碍于势单力孤,不能独自抗賊,这才阴奉阳违,想要等待良机,再沙场效死!如今内有监军襄助,外有安王驰援,纵然千难万难,本使也要报效家国!”

杨复光大喜,当即和周岌起身,抽出随身匕首,划破手掌,将鲜血滴入茶杯,两人以茶代酒,歃血为盟。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无需多么声势浩大,与同时代盛行的歃血为盟相比,并无奇特之处,甚至更加简洁。

但无数局势的改变,很多历史走向的转换,就取决于这样并不纯粹,并不声势浩大的盟誓。

两人决心下定之后,周岌便道:“朱温的使者还在驿馆,我现在就去安排人手杀了他!”

这是要纳投名状,表明坚定的决心和立场。

杨复光当仁不让道:“何须廉使动手,咱家这里也有人,虽然并非绝顶高手,但去杀个使者,却是绰绰有余。”

杨复光表示无条件信任杨复光。

两人都被对方感动,正要再说些什么,忽然听到屋顶传来一声冷笑:“两位如此忠心唐室,倒是让贫道也甚为感动。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