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唯一出路(2 / 3)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6329 字 2020-09-27

老卒新兵共同的鄙薄目光中,低着头咬着牙默默走开了。

儒生并不是单独来的古北口,同行者有三十多人。他们来此的目的,当然是支援关城守军,抵挡契丹入侵,以求为国家立得功勋。

只是他们并不受待见。

寻常而言,普通人都会敬仰读书人,军中士卒也不例外,但如果是沙场老卒,面对的又是喜欢高谈阔论的士子,那就会发自内心的抵触与不屑。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在大战到来时毫无作用。因为对战争的不了解,他们那些没有支撑的热血,与没有现实根脚的迂腐道理,还可能会危害军队,甚至葬送将士。

“你小子以后离这群人远点儿!”

牛蛋在儒生离开之后,低声对二狗子叮嘱道,“我看你好似很喜欢跟他们说话,别被这群脑子里装得都是粪的家伙,给蒙蔽了心志。战场上,那些书上道理是不顶用的,想得愈多,死的越快。

“你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刀兵和身旁同袍,你唯一需要遵守的,就是军令!”

已经被牛蛋洗脑的二狗子赶紧答应,连连保证自己绝对紧跟都头的身影。

牛蛋对二狗子的觉悟很满意,按刀扫了一眼关城内零星的儒生们,哼了一声,撇嘴道:“也不知都指挥使是怎么想的,竟然会容许这些书生在关城逗留,应该驱散才好,免得到时候碍事!”

儒生张载满腔不忿的回到营房,有心想要找先生诉说一番自己的委屈,求些安慰,一进门,却见张器正捧书而观,不时饮一口茶水,显得怡然自得。

听了张载的抱怨,张器抬起头,淡淡看了他一眼,不无失望道:“让你们到边关来,是要为国立功的,可你们连跟将士打成一片都做不到,这真到了战事爆发的时候,谁敢用我们?”

张载忿忿不平道:“我们来这里,不求任何回报,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守城!可他们却不识好歹,从不拿正眼瞧我们,言语之间,每多折辱,这几日下来,弟子们已是痛苦难当。若非有师命在前,我们早就弃之而去了!”

张器放下书册,哦了一声,“弃之而去?脾气倒是不小。你能去何处?这天下之大,你还能去何处?”

张载涨红了脸道:“大不了不出仕了,回乡下读书治学也好!”

张器神色变得冷峻,目光变得锋锐,“回乡下读书治学?好啊!你是想要你的老母妻儿,日日背朝烈日面对黄土,辛辛苦苦种地养活你?你倒是真有志气。

“你想说什么?你自己也种地?你会吗?就算你学会了,你看看那些农夫,他们一年到头可有几天闲暇?你拿什么读书治学?”

张载张了张嘴,被训斥的讷讷无言。

张器端起茶碗,凑到嘴边,却又放下,叹息一声,看着张器语重心长道:“你没有退路了,为师也没有,我们扬州儒门更加没有。你看看眼前这天下,国内承平,四海清明,失地渐复,正是举国昂扬之际。

“那意图作乱的马殷,连举事的旗帜都没有亮出来,就身首异处;岭南的刘隐,更是连忤逆青衣衙门的勇气都不敢有。大唐人人振奋,都想在即将到来的盛世中,拼得一份立锥之地,好光宗耀祖,福及子孙。

“于这等形势下,我们若不逆流而进,就会成为盛世弃子。只能在苟延残喘、穷困潦倒之际,羡慕他人的富贵显赫。你难道连这点都看不明白?”

张载脸色数变,最终只能躬身受教。

张器喝了口寡淡的茶水,见张载还不离开,就知道他心胸还未完全敞开,便道:“咱们儒门,历来都是诸侯座上宾,享受诸多尊荣恭敬,现在让你们放低身段,难免觉得不适应。

“但你们要明白,儒门所恃者,无外乎战阵士气与治理民政两点,而后者已经被青州儒门把持,我们无法跟他们抢夺。现今能够作为进身之阶的,只有战阵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