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唐的云南省(1 / 3)

虽然在针对南诏国的所有诏令中,没有直接写明怎样处理南诏百姓的旨意,但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

现在朝堂上风头正盛的宰相杨国忠显然是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印象,如果这些人能得到唐初高句丽百姓那样的下场,

显然对他们已是最大的恩义了。

不过令郑宏感到庆幸的是,现如今的朝堂之上,并非像史书里那般的写的,杨国忠已经是只手整天,

也有很多的大臣在政局上与杨国忠持反对意见的。

其中他的这个岳父,东宫太子李亨,起码现在就是实力和胆识与杨国忠分庭抗礼,这与史书中记载的那个善于隐忍,

尤其是对杨家忌惮无比的太子李亨有了很大的出处。

郑宏知道,这是李亨后面的郑家给他的底气,这个在原有的历史中很不起眼的郑家,由于他的意外到来,

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左右朝廷政局般的存在了。

“宏儿,杨国忠今天在陛下面前谈论你了。”李亨此时于郑宏坐在卧房外地小书厅里,很认真地道:

“虽说现在形势很好,但你是不是也该避避嫌才对啊?”

“他主动提起的吗?”郑宏问道。

“倒也不是,当时陛下刚看了杨国忠提议处理南诏子民的折子,既然是关于南诏的的事情,

陛下自然是无意间的就想到了你。”

“不过他对南诏国的处理提议也确实是太狠了,”李亨慨叹道:“他说,要将南诏国的女人和孩子尽数迁到关中,

充作奴隶,男人则是尽数屠戮,不留后患,他这般狠决,也不怕陛下厌恶。”

郑宏摇了摇头道:“陛下怎会厌恶,当年太宗皇帝领兵北上灭了突厥,

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就突厥百姓的安置问题议了起来。

当时的魏征就提议,将突厥百姓尽数屠尽,就连女人和孩子都不留,这狠决程度不是尤胜过杨国忠。

不过那又怎样,太宗皇帝仁义,虽说否了他的提议,但也没见太宗皇帝厌恶与他。”

“确是这个道理,”李亨也赞同道:“看陛下当时的表情是有意要应允,不过好在我及是阻止,

这才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郑宏看了看摆在几案上的那壶清茶,淡淡笑了笑,不以为意。

“你觉得没什么吗?”李亨看他在笑,凑近了一点又道:“可是杨国忠与陛下的对谈还没完呢。”

“哦?杨国忠还说了别的什么?”郑宏问道。

“是陛下先说的,陛下问他,对于南诏国百姓处理的问题上,你是一个什么态度。”李亨一句一句重复着原话道:

“杨国忠答道,郑驸马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我想郑驸马性情仁义,此次率军攻灭南诏,已经是居功至伟,

南诏百姓必然对他很是臣服,为了避免让郑驸马身处两难之地,还是体谅他一些,不要让他亲自插手此事啊。”

听到此处,郑宏的神情渐渐凝重了起来,微微蹙眉。????????????????????????????????

“陛下于是笑着说,你的性情确实是敦厚仁慈,说你学问是尽够地,洞悉时事也甚是明达。”

李亨说到这里,浓眉一扬说道:“只不过这次可是没能遂了他杨国忠的意。”

“陛下驳回了杨国忠么?”郑宏也露出讶异之色。

“这倒不是,”李亨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当时在场的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人在场,你猜是谁?”

“谁?”

“礼部尚书何知忌,南诏国百姓的处理,是关乎大唐礼法教化的,所以他也是必须在场的。”

“难道他对此事也说话了,是与我和南诏国相关吗?”

李亨说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