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银元(2 / 3)

资少,自己出来干,现在经营一家文化公司。

主要业务就是给各大公司老板设计签名,或者撰写一些半文半白的公司简介之类。

米嘉拍了照片过去,人家一看就明白了:“额……很有趣呢。”

“张教授,这个碑文说的是什么?”米嘉问。

“就是这个……真的很有趣呢。”张教授说。

“究竟怎么有趣呢啊!”米嘉问。

直播室的观众们都不耐烦了:“这哪里来的专家?”

“根本就是在故弄玄虚!”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不用管她,我已经把字都认出来了,去我的微博看!”

“光是认字没用啊,得找人解读!”

“我会,我大学就是专门研究文言文的!”

“那赶紧去看看啊!还等什么?”

“做这个又没钱,我干嘛要做?”

“不做就滚啊,还求你怎么着?”

“小弟不才,已经翻译了一遍,大家可以去我的微博看,随便打赏几个最好。”

米嘉也马上去看,果然已经翻译出来了。说米嘉这个祖先叫做米山,乃是清朝康熙时候的人,因为是米芾的子孙,所以立志要反清。

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起兵反清,一度攻陷龙津县城(那时候是个县),后来清军调集兵马,大举反攻,米山支撑不住,退入大山当中。

眼看反清大业即将失败,米山就藏起来一批银元,留待后人东山再起。

不过米家这边完全没提过这事,只留下来两句歌诀,也不知道中间是哪里出了错。

话说要是造反的话,不是应该诛九族的吗?为什么米家那么多人,还好端端的在村里?

难道是躲进山里,后来没事了才重新出来的?要是这样的话,肯定会有消息留下来吧,为什么米老太爷没交代?

他出生的时候还是清朝呢?应该是吧,米嘉一算,原来已经是民国了,不过距离清朝也不远。

人家翻译这么辛苦,米嘉顺手就打赏了一千块。

“您看这个翻译正确吗?”米嘉把地址给张弓。

“那个翻译我刚才看了,大致上没什么错。所以我说这事情很有趣,因为历史上龙津在康熙时候并没有报告过造反。”张弓说。

“没人造反?”米嘉有些懵。

“不是没人造反,是没有报告过造反。”张弓说。

“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米嘉问。

“有人造反,对地方官是很大的减分。要是能遮掩过去,就不用向上面报告。”张弓说。

“造反这么大的事情也能遮掩过去?”米嘉问。

“当然可以,只要没有攻陷县城,没有穿州过省,及时镇压下去,就可以当没事发生。”张弓说。

也就是说米嘉的祖先很没用,县城都没打下来,也没能打到别的县去,在龙津就被人及时镇压了。

难怪米家这么多人好好的,因为人家就没当造反来办。

“这个……”米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造反没关系,尤其是在清朝造反,那更没关系。可是造反都没成功,被一个县太爷就给歼灭了,那也太没面子。

“具体究竟怎么样,我去看看龙津当地的地方志,应该有线索。”张弓说。

“麻烦张老师了。”米嘉说。

“不麻烦,应该的。”张弓说。

“不过可以确定米山是米芾的后代对吧?”米嘉忽然想起一事。

“在碑文里,米山是这么自称的。”张弓说。

“那就对了。”米嘉说,“古人怎么会骗我们呢。”

从古到今,姓米的最有名就是米芾。今人这么认祖宗,古人其实也一样。所以米山的话,也不能当确凿无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