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寒碜人(1 / 3)

短暂的冷战之后,夫妻生活渐入平淡。很快,余香的苦恼又从生活转向了工作。

贯穿林县的两条高速公路,让卫婷儿好不得意。

但很快,她便高兴不起来了。梓县特有的区域环境,也被纳入了省上高速路网,新一批的高速公路将梓县确定为区域重大交通枢纽。

卫婷儿得到这个消息,不由地一阵苦笑。林县的高速公路,是她花费了好大的功夫,拐了一弯才被纳入进去的。而梓县坐地享福,根本不用去争取,便被作为了重大交通节点城市。

“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寒碜人!”

卫婷儿备受打击,一脸的颓丧。

两个月后,仲春时节。林县高山上的杜鹃花,花枝灿烂,繁花似锦。而在梓县,在大片大片油菜花累累金黄的山丘和谷底,春来潮涌的气息,美不胜收。

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过冬的候鸟,带着新生的崽儿,上下翻腾地练着飞翔的把式,再过些时日,它们便将拖家带口的飞往故乡。而随着天气变暖,闻着春天的气息,大批的大雁南归,长空之上,大雁长鸣。

长河之处,绿柳之地,春明景和,初生的牛犊放着小跑,跟随着老迈的老牛,蹦蹦跳跳地在河滩地里打着滚,蹭着身上的痒痒。打渔的渔夫,停下了常年在河里捞食的独木船,他们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记得很清楚: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水中的鱼儿,大都鼓鼓囊囊地翘着大肚子,揣着子孙。晃晃荡荡的渔船,空空荡荡地悬停在岸边,过往的翠鸟和白鹭,时不时地独立在船桨之上,好不轻松地荡着秋千。

水一贯清澈喜人,映照山丘和田野的倒影里,翻着筋斗的燕子衔着春泥,飞向自带福气的人家筑巢孵崽。

自古农村便有一句俗话,燕子家里搭窝,好事多又多。讨喜的人家,都要偷偷地在院坝里撒上几把玉米和小麦,或者是挖出几捧蚯蚓,而靠近河边的大家,则隔三差五地放上一些从河里捞来的泥鳅、小鱼、小虾,供燕子喂食。但燕子大都勤劳,鲜有燕子去偷吃主人家的粮食和食物,即便是把家安放在主人家的堂屋里,也很少有燕子扑上饭桌。

燕子记仇,最恨吵闹和伤害它们的人家。一旦主人家里不安分,便很快地挪窝搬家。一旦燕子挪窝,主人家便大有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一般都客客气气地喜欢得不行,不敢轻易打搅它们繁育后代。

山水栖息的梓县,千百年来,都是燕子居家安放的地方。春来燕子多,城里乡村的电线杆上,像串着黑曜石一般密密匝匝地排着燕子开会。

示范片在山坡和田野之间,簇拥着一条条白亮的溪流。自古到今,春天里,大河不满小河满。清水河和白水河又热闹了起来,白水河钓庄和桃花源一片喜庆。

县里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领导小组,高速公路动员会分别在这两个村子里举行。

根据省上的规划,一条高速公路从白水河边右岸的山丘中穿过,而另外一条则从清水河左岸的坡地上穿过。鲜家嘴的动员会由苗新月主持。而余香则去了清水河。

远看清水河是一条鸭肠子,近看清水河则是一柄北斗勺子。侯春的桃花源,位于北斗勺子的勺子里。穿过蜜蜂嗡嗡的油菜地,写着桃花源三个大字的锦旗高高地挂在河口之上。

车轮碾过吐着嫩芽的绿草地,开到夹杂着片片野花和翩翩蝴蝶的桃花源,到处摆满了竹椅子和茶墩子。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围坐在里面。侯春的一家人忙着四处掺茶倒水。见着余香的车子开进来,老支书拉着侯春连忙迎了上去。

打开车门,穿着鹅黄春装的余香,让整个桃花源都惊艳了起来。

侯春局促地看着她走下车来,脸色微红,不敢正视她的目光。“欢迎余常委!”老支书呵呵一笑,朝着余香点了点头。余香与他握了握手,转头看了看侯春,侯春只得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