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大明朝廷的象征(2 / 3)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5761 字 2022-01-24

更多的人和他们获得一样的待遇,那么整个帝国的发展就将会停止不前。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在谈话的同时,议事长也在和其他人讨论,毕竟他们既希望能够在皇帝离开今世之前将既定的方案制定下来,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毕竟能够陪在皇帝身边的人自然都不差,他们不一定自己需要这个机会,但是谁还没有个子侄呢。

如今大明帝国朝廷官员的升迁不仅依靠内部的考核,同时与上官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越高级别,对于基层的插手可能性越越小,但是这个人却除了皇帝,毕竟皇帝想要升一个人的官,只要符合流程是可以做到大,这也是当初他们讨论的时候赋予皇帝的权力,毕竟如果连皇帝都没有这样的权力的话,那做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把子侄放在皇帝面前,服饰是最好的操作了,毕竟如果一个人远离朝廷中枢,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的话,建文皇帝朱允文就算再强大也不可能隔个几年还记得那个人是什么人,毕竟频繁的出现在别人的面前才能在别人的印象中一直存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

“大家都看看,毕竟咱们要修建的是一所能够彰显朝廷脸面,而且还要存留许久的建筑,这可以说是朝廷的象征,以后大家都会在里面办公,所以还是多聊聊吧。”

工部尚书郑赐的计划图已经发给了其他人,他们都已经看到了,如今都是细节上的敲定,毕竟对于他们这些非专业的人来说,更多的是从一个相对合理的方式处理好这些事情,同时基于他们合理的意见,毕竟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可能想法不一样,但是只要能够给他们一些更好的方案,说不定能够节省很多东西呢,再说了,越是专业的人看问题就越全面,但同时也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自己认为好的才是好的,自己认为不好的那就永远不好,但是其他人说不定可以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依然会聚在一起讨论的原因,虽然这也是平常的流程,平常如果有什么事情也会经过其他人的讨论。

也就是说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之上,议事长期待其他人并没有一个人直接做主,反而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虽然他也知道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那就是人越多想要管理起来就越麻烦,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最终带来的分歧也就越大,那么想要消灭掉这些分歧,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大人修建这样一所大楼,下关没有意见但是,基于上面所说的,大家开会的时候也会在大楼里开会,这么远又怎么能够听到主席台上的人所讲话的声音呢?”

听到这个问题工部下属的官员,立马有人站起来解释的。

“诸位大人亲,不用担心,如今朝廷的工艺能够制造大量的铜管,同时对于喇叭的运用也已经用的非常好,如果在主席台上讲话,通过铜管向外传播,最终也会通过喇叭将声音传递出来,也就是说只要大家在整个议政大楼的会议室内是可以听见,主席台的声音的。”

工部的下属官员都对于这些问题有过充分的了解,但毕竟有些事情不能明明白白的写在这上面,所以专门有负责的团队人来解释,工部尚书郑赐也在上面有了自己的方案,所以这个时候并不是由他来解答,而是其他人。

“议政大楼如果是要建立高楼的话,安全性恐怕不会很高吧?”

毕竟都是活生生的人,对自己的生命还是要考虑的,所以这句话一问出来,其他人也频繁的点头,他们也担心,毕竟按照现如今他们的规划是要建至少5层的高楼,那就5层,按照他们的要求最起码也得20米,这20米朝廷现在的工业能够支撑得起这么大的建筑吗?

如果完完全全是木头的话,他们只要找到参天大木,树立起来确确实实也能慢慢的做起来,就跟沟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