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蛇羹汤(1 / 2)

异世欢妍 厌厌红尘 3336 字 2019-11-13

清玄子更是惊讶,问道:

“唔?不会吧?陌尘又宠幸谁了?这才新婚第一天就腻味了?”

褚欢妍没好气道:

“人家屋里原放着娇妻美妾呢,真人不也是巴巴想把蓝姑娘往里送嘛,真是的,把人蓝姑娘当什么了。”

清玄子这下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不禁哈哈大笑。

他本来是想过,要把蓝玉托付给林陌尘,让她给林陌尘做个侧室的,可后来跟随林陌尘的大军一路从南岭郡回到楚州城,亲眼见证了林陌尘跟褚欢妍黏黏糊糊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腻歪,压根没有别人啥事。

再想到蓝玉那丫头性情冷肃,也不善言语,就算嫁进了将军府,只怕也是独守空房的命,于是,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现在,他忽然看到持宠而娇的褚欢妍被林陌尘的妾室给打败,哭丧着脸,还被气得跑了出来,哪有不趁机揶揄她一番的道理,于是笑道:

“真正喜欢此书的读者请到阅读正版,”

“读者,很抱歉,盗版太快,很闹心,无奈之举,晚些再发正文。”

“可惜人们习惯于主观的妄想执著,不能从客观的真实上来看问题,因此便不明白这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貌,并且错认这狭小的假相为我,而发生了我贪、我痴、我见、我慢的四种迷惑,

而以一切身、家、事、物为我所有,外惑于境、内迷于见,因此指鹿为马,变白为黑,侵占非我、攻击非我。”

这样由迷惑所引起的身、口、意三方面的颠倒活动的力量,在佛法叫做“业力”。起初是随着外境而转,后来熏习日久,力量增大,便随着内习而转,被动于不自觉知,且它的力量必后后胜于前前,种种痛苦烦恼,遂不可胜道!

说到苦,就不免令人感慨!人们的身世、遭遇、智愚、强弱虽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但“苦”却是共同的感觉。有的痛骨肉的流离,有的苦怨仇的相会,有的有愿难遂,有的病骨支离,因细故而家庭失和,因逆子而横遭虐待,因争产而兄弟阋墙,悲欢离合,穷通得失。

真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轻则神经衰弱,重则痴癫疯狂,在几十年的人生旅程中,固无时不在烦恼之中!《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也许有人认为“我并没有苦”,其实是习惯了而不自觉,譬如久尝辣味,忘其为辣,实际上他的苦正多着呢!何况世事无常,人身难久,还有一个“生死”的痛苦存在啊!

苦是自心的一种感觉,是由自心的分别造作而来,譬如心不怨憎,哪里有怨憎相会的苦;心不贪恋,哪里有失恋自杀的苦;乃至心不造业,也便没有生死流转的苦;而分别造作,又是因迷惑不觉而来,这叫做“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佛法教我们应从知苦的观点出发,用坚毅奋发的精神,积极地打破对于世间和一切现象主观上所起的偏执成见,转痛苦为安乐,转烦恼成菩提;并放开心量,做自利利人的工作,为人民、为众生而服务,来充实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样便形成了佛法活泼、积极、圆满、平等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佛法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统一的。)

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叫空性、自性、真心(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所以在应用上心性二字往往通用)、真如、实相、本来面目等,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种感受、想象、思维、认识等思想现象,它譬如波。就它们的体方面来讲,水波同是湿性,本来不异;

所以心性是不一不异。人们对于心,比较的尚能理解,因为它终日就象在波涛之中;至于性就无法见到,这譬如波涛本身还没有停下来,就无法见到它自己静时的水的相貌,因此人们就不肯承认有这个东西。但是波涛停时,是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