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子午谷,生死地(四)(2 / 3)

大魏能臣 黑男爵 5838 字 2019-11-10

“魏王敕令,拿来我看!”

“看又何妨,若有虚假,请斩老夫项上人头!”

“这份敕令吗……的确真实无误!”

萧逸接在手中,仔细的查看了一遍,包括印宝、花纹、秘押……最后确定是真的魏王敕令,不过也有一点小问题字迹!

上面不是曹操的字迹,且透着浓浓的墨香味,还微微的有些发潮,说明字迹刚写上没多久,甚至不超过一个时辰……略加思索就明白了,这就是‘杀手锏’呀!

萧逸所料一点不错,夏侯渊有勇而无谋,为了让他做好监军之事,曹操给了一件杀手锏:三份空白的魏王敕令!

夏侯渊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在上面填写需要的文字,进而夺取军权、调动兵马,甚至斩杀不听命令的将领、官员!

换而言之,这等于是曹操的一只手,牢牢压在了萧逸的肩膀上,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奸雄心思,其深如海!

不过曹操也知道,王权是不能滥用的,故而只给了三道空白敕令,临行前还反复叮嘱夏侯渊,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千万不要动用敕令,更不要轻易开杀戒!

一则,空白敕令犹如未出鞘的宝剑,其最大作用是威慑,一旦拔剑出鞘了,威慑力大打折扣,也就难以制约萧逸了。

二则,也是担心夏侯渊滥用权利,干扰了萧逸的军事指挥,误了平定益州的大事,军队里最为忌讳之事,就是令出多门,将士无所适从。

没想萧逸小小试探一下,夏侯渊就把敕令拿出来了,而曹操的良苦用心,也就付之流水了,非是智谋不足,而是所托非人,又如之奈何?

“今日之事,大司马要么违背敕令,砍下老夫的人头;要么就遵从敕令,让老夫去坐镇陇右,兼领西凉大小事务哈哈!”

手持魏王敕令,夏侯渊脸上都快笑出花了,仿佛看到无数金银珠宝,向自己滚滚而来呢,两个儿子挨打的恶气,也尽数的吐出来了舒服!

“呼!呼!呼!”

大帐内气氛凝重,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许褚、曹性、小斌以及一众亲兵们,仍紧紧的握着兵刃,他们不管什么魏王敕令,只要大司马一声令下,天王老子也敢宰了吃肉!

萧逸则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中,对方的底牌试探出来了,却也非常的棘手呢,这是按照夏侯渊意愿写的、货真价实的魏王敕令,自己该不该遵从呢?

若是遵从的话,今天有第一道敕令,明天就会有第二道、第三道……处处的受制于人,还怎么统帅兵马,攻打益州之地呢?

若是不肯遵从呢,等于违背了曹操的意愿,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不信翻开青史看一看,那些违背君王命令的将领,都是什么下场?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将晋鄙第一个说出的名言,在对上虎符的情况下,不肯交出手中兵权!

其结果如何呢,被大力士朱亥以四十斤铁锤当场击杀,事后无人追问、不了了之!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是一代名将周亚夫说的,曾以十万汉军破敌五十万之众,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还做过大汉帝国的丞相呢!

结果又如何呢,因为一点殉葬品的小事,就被廷尉投入狱中,百般羞辱、绝食抗议,最后吐血身亡了!

这就证明一个道理,只要是帝王的旨意,不论对错与否、不管褒贬荣辱,臣子必须无条件听从,否则纵然一时得意,下场必定凄惨无比!

虽然曹操时日无多了,可是猛虎虽老,其雄尚在,萧逸还不想与之闹翻,影响了统一天下的大计!

“魏王敕令,谁敢不从,就请夏侯将军领一支人马,前往陇右坐镇吧,督促岐山、陈仓两支人马,顺便从西凉各郡征集粮草!”

“末将遵命,明日就前往陇右坐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