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中)(2 / 3)

大魏能臣 黑男爵 5271 字 2019-11-10

苦,作为萧郎的岳父大人,真的是压力山大呀!

曹操一代奸雄,心思深如大海,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对权利最是敏感了,他的心中何尝不知道,萧逸的权利太重了,恐怕难以驾驭呢,有心削其权柄、收其精兵,可是反复权衡之后,又迟迟的不敢动手呀!

首先,萧逸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乃是朝廷有功之臣,而且为人精明,一向是滴水不漏,根本就抓不住把柄,一旦无罪而受处罚,恐怕会动摇人心,对于曹营集团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天下大乱,九州未定,袁绍、孙策、刘表、刘璋、张鲁、公孙度……割据一方,手握重兵,抗拒朝廷的政令,要想平定各路诸侯,还需要萧逸统兵上阵,攻城略地呢,现在就‘收剑回鞘’,等于是自废武功,时机尚且不成熟呀!

最后呢,萧逸执掌兵马多年,军中的威望极高,马六、大牛、典韦、高顺、张辽、宋宪、魏续、曹性……一众实权将领,对他是俯首听命,一旦曹操强行剥夺兵权,只怕会引起兵变呢,后果无法收拾呢……

既然无法削掉兵权,只好极力拉拢人心,不管怎么说,萧逸也是曹家女婿,平时乖巧听话,紧守着臣子之道,没有露出丝毫的反意,想到这里,曹操从怀中取出一份圣旨,上面是对萧逸的封赏……

其一,加封萧逸‘大汉第一勇士’的称号,以前只是军中、民间私下流传,没有得到正式认可,现在以大汉朝廷的名义,正式的册封称号,绝对是莫大荣耀了!

此外,曹操亲自执笔,写下了‘大汉第一勇士’六个字,令人雕刻成一块金匾,悬挂在无愁侯府大门上,两旁插上铁戟六对,用以炫耀无双军功!

其二,赐予‘剑履上殿,参拜不名’的特权,按照汉家制度,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必须双足、身无寸铁、高喊自己的姓名、官职、爵位……以示对皇权的尊重,只有三朝元老重臣,才能穿上一双薄袜子,就是莫大的厚待了!

现在好了,拥有特权之后,萧逸可以穿着靴子,手持宝剑,直接进宫面君了,这样特殊的待遇,在两汉历史上,只有萧何、霍光、粱冀、窦宪……几位大臣得到过,两只手就数过来了,现在有权执剑上殿的,第一个是丞相曹操,第二个就是萧逸了!

以上两项封赏一出来,真可谓荣耀至极了,立刻引起一阵轰动,群臣们窃窃私语,称赞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更是不计其数,却没一个出言反对的,因为萧郎之功,值此封赏!

话又说回来了,荣耀给的再高,终究是面子光滑一点,对于权利没什么帮助,这也是奸雄的手段了,给权的不给名,给名的不给权,变相的制约一下萧逸,当然了,也不能一点实惠没有,第三项封赏就是‘赐予食邑万户,自己选择封地!’

秦汉时期,为了表彰有功之臣,往往会赐予一块封地,大臣可以征收赋税、调集民夫,对居民拥有生杀大权,说是私人王国也不过分,至于食邑的数量多少,就由官职、爵位、国情来决定了!

自从黄巾之乱以来,诸侯争霸,战事不断,天下生灵涂炭,百姓人口锐减,至于文武百官的食邑,也是徒有虚名罢了,按照汉家制度,侯爵的食邑是一千户,实际上能有三百户,就可以偷着乐了,只有极少数的功臣,食邑数量足够的,比如说大司马萧逸!

萧逸战功显赫,爵封‘无愁乡侯’,拥有三千户的食邑,一点水分也没有的,让群臣们很是羡慕呢,不过吗,萧逸的食邑有点特殊有名而无地,有税而无人!

按照汉家制度,功臣的爵位名称,往往跟食邑相联系的,比如说,郭嘉封爵‘洧阳亭侯’,就是以‘洧阳亭’做为封地了,文武百官大都如此,不过吗,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荣誉封爵!

一代名将霍去病,因为骁勇善战,征讨匈奴人有功,受封‘冠军侯’,以示勇冠三军之意;另一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