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没有监督的权力(2 / 2)

有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

首先军情司作为获取情报和监察大兴军内部上下的机构,却没有任何部门能够监督于它,这使得军情司官吏多数尸位素餐,甚或是欺下瞒上、胡作非为!

怪不得明成祖朱棣有了锦衣卫还要建东厂,估计他老人家也碰到过这种困惑。

但李元利不想搞厂卫这种东西,权利太大,一个控制不好就弄得天怒人怨,他只想搞一个秘密部门,隐藏在暗处监督内外。

他们不需要多大的权利,甚至不需要专门处理公事的地方,总之一句话,他们就是做好自己的耳目,不让别人隐瞒唬弄自己。

这事情就让长顺来负责,长顺是他的亲兵,忠心自然是没话说,而且这家伙心思灵活,学什么都快,正是做这事情的最佳人选。

还有部队的管理也是个大问题,所有事情基本都是主将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最多也就是提个建议,要不然昭化驻军将领也没这么容易盗卖炮弹。

如果在情况危急的时候主将率领不明真相的士兵叛变投敌,根本没有人能够阻止。

想到这儿,他想起了自己培训的那些参谋,现在是时候把他们派到各部队去了!

他们的职责除了协助管理行军作战、规划建议之外,还要让他们负责监管后勤辎重,甚至在关键时刻能够行使一些“监军”的权利!

不过这事还要跟刘体纯沟通沟通才能付诸行动,毕竟他才是军务司的司长,要不然让他起了隔阂可不太好。

大概理清了思路,外面却传来了鸡鸣声,往常这个时候李元利已经快要起床,可今日他才刚沉沉入睡。

元帅亲自坐镇,贾知府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次日尤烈到府衙只一开口,他连忙派了府衙中的精干衙役,陪同尤烈去各处打探讯息。

虽然经历了战乱和灾荒,让夔州的人口锐减,但奉节作为夔州的府治所在,又经过了三年的休养生息,现在又渐渐繁华起来,府城内的居民达到了五千户两万多人口。

况且奉节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咽喉,从湖广入川或是兴安下来的客商无论是走水路陆路,都要在此歇脚,因此奉节城内人来人往,这让尤烈等人打听消息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