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传奇商人(2 / 3)

帝国重器 周硕 3045 字 2020-09-11

上发射井。

改造费用相较于他这笔生意的收入,不过九牛一毛。

而这其中有多少合纵连横、鬼蜮奇谋,实在是堪比一场好莱坞商业大片般的传奇了。

国防部有没有人想到这个方案?他是如何说服国防部将这笔生意交给一个私营机构的?赫鲁尼切夫内部有没有人指责这种国资流失?迪米特罗戈津又是如何压服对自己调查的?他是如何成为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供应商的?先租再售这种方式,难道不是可以拿捏他的手段吗?要知道如果不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承认了这批导弹是火箭,迪米特罗戈津不仅一个子都落不下,光是储存和运输费用就能让他破产,到时候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从银行以破产财产名义收购这批导弹不是更好?

要不怎么说,迪米特罗戈津实在是个传奇人物。在这么多不可能之下,硬是被他做成了可能。

这其中的刀光剑影、峰回路转,实在是太过精彩。

只遗憾和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精彩的故事,却实在是不为人知到了极点。恐怕除了迪米特罗戈津以外,再没有人能拼凑出它的全貌,也再也没有人能够一睹为快了。

凭借这一单操作,迪米特罗戈津一举成为了俄罗斯航天领域的大寡头。在这65枚洲际导弹改造的质子火箭用完之后,赫鲁尼切夫开始采用新生产的火箭来完成发射业务。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发生了连续五次发射任务全部失败的情况。

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从一开始就紧盯着赫鲁尼切夫,连续发出多道指示,要求必须保障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发射成功率。然而即使如此,这五次连续发射失败,还是严重的打击了赫鲁尼切夫的国际信用,一时间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商业订单再也无人问津。

作为国营企业,切尔诺梅尔金可以说是用尽了一切办法。查账、派驻监管人员,将原管理层主要人物调离,向主力业务部门掺沙子,借调其他单位的精干业务人员,参观访问现场办公,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用了一遍。

但上了发射场的火箭该失败还是失败,仿佛质子火箭根本就不应该成功似的。

而问题是,这五枚火箭的生产成本全部都是国家垫付。发射失败,也就意味着国家财政血本无归,实在是伤筋动骨。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里开始有另一种言论冒了出来。既然赫鲁尼切夫已经成为了一个财政包袱,那将其私有化至少还能甩掉包袱并且获得一笔可贵的现金资产吧?

这样的论调从一开始的个别声音,随着五次发射全部失败,而逐渐在媒体和体系内竟然成为了主流。这其中独立报和星火周刊出力甚大,别列佐夫斯基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内部关系,给了梅尔金相当大的压力。

而众所周知,别列佐夫斯基与古辛斯基的关系匪浅。至于古辛斯基,他除了是俄罗斯七大金融寡头之一,还是俄罗斯的传媒大亨。契丹人在第二轮全民公投中能够取胜,古辛斯基操纵的传媒大战居功至伟。

要知道古辛斯基在全盛时期,甚至敢于放言“就是一只猴子,只要我们愿意都能让它当上总统!”。无论如何,契丹人是没有勇气得罪,从利益角度考虑也不会去得罪古辛斯基的。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赫鲁尼切夫的私有化终于走上了轨道。而在赫鲁尼切夫的私有化竞标当中,有着最大获胜可能的当然就是迪米特罗戈津了。

迪米特罗戈津背后站着的,可不仅仅只是他自己。也不仅仅是一个洛克希德马丁,不仅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也不仅仅是国防部的某些高层,还不仅仅是这些如饥似渴的寡头们……

想要让迪米特罗戈津付出更多的代价,赫鲁尼切夫这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需要让自己表现出足够大的价值——只要让人意识到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