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宋缺的那根脊梁,其实是铁(2 / 2)

得出的结论是大宋的铁料,铁石品秩太差,不是热脆,就是冷脆,赵桓却知道,那是因为硫和磷这两种元素在作祟。

“此乃百炼之钢!官家!百炼之钢啊!镔铁啊!出自我大宋境内的镔铁啊!官家!大宋中兴有望啊!”李纲由衷的发出了这句话,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宋军的披甲率很低很低,两千名军士有个五百件大全装的铠甲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这五百件的大全装铠甲,还要打上大大的疑问。

大宋无铁啊!

一年十万吨的生铁,却锻造不出铠甲?

因为实在是太难锻造了。

现在锻造大宋步人甲、马具甚至是武器,都是夹生饭的形式,用生铁夹着熟铁打造的,但是中原的铁石无比贫瘠,不仅如此,不是热脆,就是冷脆,根本无法锻造。

精锐的军士例如亲从官、亲事官、西军都是用内夹熟铁,外生铁两片,千锤百炼,方的一片鳞甲。

在磨削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断裂剥落的现象,在淬火的时候,也可能产生裂纹。大约生产一件的甲胄用的鳞甲片,就需要数千斤的铁料,取铁精都不知道消耗几何,千金难求的大宋甲胄啊。

最让人心疼的就是,这好几天做的甲片,淬火的时候开裂,这鳞甲叶就得从新锻造。

热脆冷脆,铁料、铁石品秩太差,成为了李纲的心头大患!

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宋国境内,热锻出的甲叶,都是样子货,生铁夹熟铁的夹生饭一样的甲胄,一碰就碎。

有甲没甲都一样,还很累赘。

这是为何?李纲寻找了很久很久的答案,大宋同样也寻找了一百八十多年都未曾寻找到结果。

“西夏有铁鹞子,残辽也有铁林军,金人有铁浮屠,大宋的步人甲却排在最末尾的尴尬境遇,甲胄不能防弓弩之矢,甚至连刀斧都防不了!”

“就连小小的青塘,都有瘊子甲,而我大宋,翻遍所有的疆域。连一处能锻甲的铁山都寻不到!官家,这金丝软甲!出自大宋,这手法就是大宋锻甲的手段!”

赵桓脸上更加惊喜!也不知道是这郭京的师父,是改良了工艺,还是找到了新的矿山?

“李少卿所言不虚的话!大宋真的是中兴有望。”赵桓也无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