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朕是皇帝(2 / 3)

赵桓点头:“到山海关,再到来州仅仅一日半的路程,但是朕会在来州一直待到秋后,这一路上,就你一个人侍寝,平时多吃点,养好身子。”

赵桓意有所指的话,直接将车速瞬间提高。

朱凤英用力的伸了个懒腰,才说道:“看把你能的。”

“老人常说,没有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等臣妾这块地缓缓,官家就要小心了。”

赵桓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继续批阅这札子。在说批话这种事上,赵桓身边能跟他对线的,只有朱凤英。

这个女人,知道怎么给大宋皇帝带来新鲜感。

“官家可知道牛越耕越瘦,地越耕越肥这个道理呢?”朱凤英迟迟的笑道。

赵桓笑着说道:“好火费碳,好女费汉。马上晌午了,想吃点什么?朕让赵英去做。”

“都行。”朱凤英嗔笑着说道:“官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赵桓低头批阅这札子,而朱凤英趴在窗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朱凤英突然坐直,指着前面的滩淤,惊喜的说道:“那里好像有个人诶。”

赵桓抬头看了一眼,还别说,朱凤英的眼神是真的好,滩淤的沙坑里,的确有个人被埋在沙里。

正好到了吃饭的点,赵桓让车队停下,派亲从官前去探查一番,看看那个人到底活着没有。

赵英收到亲从官的回禀,跑到了大驾玉轳的旁边,回禀道:“官家,是个金人,还背着他三岁的女儿,刚死没三个时辰,双双毙命。”

“金人,为什么死在了大宋?”赵桓的筷子一停,难道是黑水司的探子不成?

赵桓看着海面,眉头紧蹙,金人是一个渔猎游牧民族,打鱼开船骑马个顶个都是好手。

赵英带着为难说道:“在滩余上还找到了几艘小船的残骸,应该是船翻了才沉的,看衣着打扮和查验身份的铭牌,应该不是黑水司的探子,而是逃难的普通金人百姓。”

“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又触礁就沉了船。”

“金人逃难到关内吗?”赵桓手中的筷子一顿,想了想平淡的说道:“告诉王禀,燕山东麓和平州之地,但凡是发现金人者,一律人头按军功赏论!斩一级,军爵升一等。”

赵英领命而去,朱凤英被吓得有点花容失色的看着赵桓。

“怎么,吓到你了?”赵桓看着朱凤英的模样,就知道自己这个仁善的人设,终于还是崩了。

“官家平时一直都很体恤百姓,朝臣们直言相谏,官家也从不生气,这么平静的说杀人,臣妾一时有些失神罢了。”朱凤英用力的眨了眨眼,让自己的神情变得自然了几分。

赵桓彻底放下了筷子,看着朱凤英,笑着说道:“你刚才问朕,为为什么昼夜不辍的处理朝政对吧。”

朱凤英讶异的点了点头,这和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你知道李隆基吧?”赵桓试探的问道。

朱凤英撅着嘴,摇着赵桓的手说道:“臣妾好歹是名门闺秀,旧唐书和新唐书,臣妾也都是看过的。”

赵桓点头说道:“李隆基的前半生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宇内政清人和,蛮夷被盛唐强大的武力所震慑,我们座下的这大驾玉轳还是盛唐留下的大车,前几年大宋的工匠都仿造不出来。”

“那时可以说是盛世,文治武功赫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朱凤英心生向往的说道:“官家也想开辟一个这样的盛世,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吗?”

“非也。”赵桓摇头。

“百姓们安居乐业就代表着这以农为本的家国,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财政再难增加。”

“内部政治温和,就意味着利益集团开始板结,利益集团已经开始阻碍帝国的血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