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要想富先修路(2 / 4)

大魏霸主 tx程志 6359 字 2019-11-07

机炮根本没有与红夷大炮比拟的优势,然而佛郎机火炮却在射速方面甩红夷大炮十条街不止。

制约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实就是材料。在后世天朝,国产的东西,特别是精密仪器,反而不如国外精度高耐用。这其实不是技术或设计理念的原因,而是因为材料质量不过关。国产企业渐渐走入困境,为了争夺市场,反而没有采取良性市场竟争,而是采取了恶性竟争,渐渐恶性循环。

在后世天朝,科技“”这种形势非常明显,天朝的科技人员追赶国外的心劲是有,不过却用错的地方。而材料研究却不易出成绩,特别是政治严重干涉企业,造成非常普通的搭便车现象。所谓的搭便车现象就是只要一个科研单位拿出一个成果,在政治全国一盘棋的大旗下,拥有专利的单位非但拿不到成果的好处,反而要搭上全国各地前来学习人员的招待费用。所以当时天朝人人不会愿意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久而久之,材料工程方面与世界先进技术越拉越远。别看某些产品号称自主研发,事实上这些元件大部分国内无力生产。特别是当年普桑国产化进程中,整个中国三千多家汽车以及周边行业参与竞标,结果完全符合普桑标准的不足百分之一。

所以在这个时空,冉明极力保护专利,对侵犯专利的处罚非常严格。魏国在这个时代的专利法已经非常健全了,只要拥有一项专利就可以坐在家里收钱。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所以魏国对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必竟科研人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吃饭。

魏国最初在研制火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炮身不够坚固,发射数次后就会产生裂缝甚至是爆炸,这是铁本身的材质所产生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是使用更好的铁或是直接用铜取代,但是好铁和铜的价格都不便宜,一架火炮需要的铁或铜的数量极多,若真的改变材料,那这个造价就实在太高昂了。另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炮身的厚度,但这样造出来的火炮又实在太过笨重,移动十分的不方便,另外厚重的炮身也并不能完全杜绝炸裂的危险,所以这种办法也并不可取。

在火炮研制遇到无数次的失败后,魏国火炮研制团队就想到了第三种办法,先铸造一个小炮筒,里面可以放定量的火药和炮弹,另外再造一个大炮筒,使用时可以把小炮筒放在大炮筒中,这样有了两层炮筒,会让炮身更加的坚固,另外就算是炮筒炸裂,也一般是从里面的小炮筒开始,到时小炮筒坏掉了,可以重新换一个,大大减少了火炮的维修成本。

这其实就是冉明所熟悉的明朝时期葡萄牙人发明的佛郎机火炮或子母炮,对于佛郎机火炮冉明虽然知道它的优点,不过也清楚它的缺点。佛郎机火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相对红夷大炮而言,佛郎机大炮的炮管较薄,口径小(最大的一种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轻许多。其次是该型火炮射速非常快,几乎熟练炮手可以做到十息一发(十秒),这个射击速度是当时红夷大炮的二十至三十倍。当然佛郎机火炮也有散热快,安全系数高,重量轻,移动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不过佛郎机火炮的缺点也是致命的,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冉明可是知道佛郎机子母炮不仅是后装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属定装弹药的原型,这是火炮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所以,冉明对此也是异常观注。不过魏国好消息还不止火炮取得了突破,而且就连蒸汽机也越造越熟练,故障率越来越低。

原本魏国已经出现了市场饱和的苗头,差点会闹成经济危机,在这个时代对于铁钢的消耗,远远低于后世,魏国铁钢生产的产能大大过剩,因为产品大量积压,所以魏国的钢铁企业,无论公私,基本上都处于